2018年鹰潭体育事业工作发展情况
(一)以完善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为有力抓手,群众体育蓬勃开展。
1.统筹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一是加强基层群众体育健身场所建设,着力扩大体育设施覆盖面,在设施建设数量、质量上下功夫,竭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摸底调研各全民健身工程申报点实际、现有资源条件、项目建设潜力等情况,综合考虑项目规划、周边环境配套、便民服务、安全使用、城镇村居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等因素,高标准、高质量申报和建设,今年以来共自筹体育彩票公益金100余万元为新农村、社区、单位等安装全民健身路径25套(超额完成市政府年初下达的建设安装20套全民健身路径的重点任务),全市100%的街道、100%的社区、81.8%的乡镇、90.9%的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场所。二是稳步推进老年人体育健身场所建设,东湖、滨江门球、地掷球场改造项目(约2400平方米钢棚人造草坪风雨球场)已完成方案设计、岩土工程勘察、施工图设计、图纸审查、招标预算、工程招投标等前期工作,预计明年年初正式开工建设,5月全面竣工。三是积极申报4个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举办了全国沙滩排球邀请赛,承办了中国乒乓球协会会员联赛鹰潭分站赛,配合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中华道都”太极拳“五进”万人展演暨太极拳比赛,在北极阁与市委宣传部、市道文化研究中心、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联合主办了“中华道都·全民健身”嘉年华活动。
2.科学指导人民群众健身。一是积极推进体育社团组织网络建设,调动体育协会的积极性,发挥群众体育骨干对群众参与全民健身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向城乡基层延伸,引导各级各类体育组织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今年新成立电子竞技、拳击协会和三龍乒乓球俱乐部,全市现有行业协会12个、单项协会37个,有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2628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万分之二十三,全市每个健身站(点)都配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二是积极举办和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市广场舞协会组织培训了2期110余名骨干,市体育局、市体育总会联合主办、市健身气功协会协办的2018年江西省“体育·惠民100”健身气功巡回教学培训班培训骨干86人,各单项协会每年均会组织协会骨干开展培训2-3次,今年以来全市共培训全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5人、全市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0人、区(市)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00人,有力地提高了体育公共服务水平。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活动。一是以“我要上省运·健康江西人”、江西省“体育·惠民100”、首个“农民丰收节”、改革开放40周年等为主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群众性体育活动100余项次,全国第十个“全民健身日”期间在全市上下开展了全民健身大联动活动,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的全民健身新理念,提高群众的全民健身意识,营造了人人崇尚健身、自觉参与健身的良好社会氛围。月湖区以柔力球为特色创建“一县一品”特色健身项目,信江新区打造传统赛事品牌,已举办33届信江新区农民运动会,高新区发挥联系企业的行业优势,举办了高新区第七届干部、职工篮球联赛。二是3-6月举办了江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群众比赛项目(社会部)16个项目鹰潭市选拔赛,共有2526人参赛,在群众中推广“我要上省运·健康江西人”活动。三是根据鹰潭实际,组织325名运动员参加5-11月举行的2018年省运会群众比赛项目(社会部)气排球、游泳、柔力球、航空模型、航海模型、笼式足球、轮滑、健身气功、桥牌、羽毛球、围棋、象棋、电子竞技、健身瑜伽、山地自行车、高尔夫、太极拳、乒乓球、马拉松19个项目比赛,在已经完赛的社会部项目中,我市共获得52枚金牌、55枚银牌、25枚铜牌。
(二)以备战2018年江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为重中之重,竞技体育奋力冲刺。
1.加快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一是坚持“体教结合”,科学选材,严格训练,以赛促训,年初安排了田径、拳击、跆拳道、摔跤等项目优秀运动员参加省队集训,还积极与省体校沟通协商,开办了省体校鹰潭分班,以强带强,解决了省运会重点运动员的后顾之忧。同时,抓好网点业余训练,带动引导一批参与日常健身的青少年加入到训练中,通过日常训练又加强对全民健身的推广。二是合理完善运动项目布局,深挖跆拳道、拳击、羽毛球、摔跤等优势项目潜力,补齐三大球及田径、游泳等弱势项目短板,力促新上的射箭项目再上新台阶。三是完成全省运动员我市年度注册和确认工作,新注册运动员225名、确认运动员445名,待审核通过新注册运动员171名,全市在训人数共计约1000人(其中,省体校训练28人,省队21人,国家集训队2人)。四是鹰潭市划艇运动员许哲怡在匈牙利世界杯上奋勇拼搏,勇夺女子划艇双人赛亚军;周恺获得日本乒乓球公开赛男子双打亚军;徐斌摘得2018年亚洲少年摔跤锦标赛暨青奥会选拔赛男子65公斤级铜牌;陈思龙获得全国拳击U16系列赛金牌;董田俊在全国青少年跆拳道U系列赛男子62公斤级比赛中夺冠,胡康获男子48公斤级冠军,周星获男子45公斤级冠军,付诺芊获女子55公斤级冠军,周亮获男子45公斤级亚军,倪雪露获全国青年跆拳道锦标赛女子46公斤级亚军;殷琥获得2018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男棍亚军。
2.全力奋战2018年省运会。一是年初精心制定了江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备战方案,在强化训练的同时,对参赛运动员全方位做好思想、训练、比赛、家庭、医疗等教育、服务、保障工作,针对参赛运动员的特点和项目的发展规律,认真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对重点项目、重点运动员采取一项一策、一人一策,做到人盯人、一对一服务,为我市组团参加省运会打下坚实基础,确保参赛运动员都能以最佳状态出战省运会。二是充分发挥竞赛杠杆作用,实战练兵,连续11年与市教育局联合举办鹰潭市青少年年度系列锦标赛,全市113支代表队2155名运动员参加了2018年鹰潭市青少年7个项目锦标赛。三是高规格、高标准承办了2018年全国U17古典式摔跤锦标赛、江西省青少年国际式摔跤锦标赛,黄锟夺得2018年全国U17古典式摔跤锦标赛男子71公斤级金牌,徐斌获得全国U17古典式摔跤锦标赛65公斤级铜牌。我市选派345名运动员参加了江西省青少年系列锦标赛,达优77人、达良93人,4个项目获得团体总分前六名。四是坚持以“一年强基础、二年求发展、三年鼓干劲、四年看结果”的发展思路开展竞技体育工作,今年省运会正是检验工作和收获成果的时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参加省运会工作,赛前召开了省运会鹰潭市动员部署会,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直机关工委、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力备战,市领导亲自挂帅,由市政府副市长蔡江任团长,我市组团赴景德镇市参加省运会开幕式及青少年部、社会部、学校部相关项目比赛,市体育局领导现场指导督战,参赛运动员深受鼓舞、信心倍增。我市派出533名运动员参加省运会青少年部45个项目(其中,青少年组17个大项、俱乐部组15个大项、跨界跨项组13个大项选材项目)的比赛,在已经完赛的青少年部项目中,我市共获得金牌51枚、银牌4枚、铜牌6枚,1个大项获团体总分前六名,充分展示了鹰潭体育的魅力和风采。
3.着力营造优质竞训环境。一是总投资2127.03万元建设总建筑面积5956.5平方米的转训基地综合训练大楼,目前主体工程已竣工并已完成室外水、电、道路、广场硬化及室内装饰工程、电梯等设备招投标,全部建成后将形成集室内训练房、接待房、餐厅及广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于一体的完备训练和服务保障。二是我局与江西龙虎山铭辉射击有限公司合作,自筹3500万元,新建“鹰潭市青少年射击基地”龙虎山铭辉射击综合园项目(建设面积4600平方米,含室内射击馆、室外飞碟射击场等),目前已完成主体和运动员公寓、教练员公寓、餐厅、多媒体教室、办公用房、体能训练房、运动场等配套设施建设,靶道施工和设备安装已到位,可同时容纳60余名运动员食宿训练。三是积极争取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政策、经费、资源等支持,全省唯一一家“全国青少年足球菁英人才培养计划”基地落户贵溪市象山学校,2月,联合市教育局在贵溪市象山学校主办2018年鹰潭市校园足球冬令营,精英教练团队提供技术指导,选拔优秀足球苗子,组建我市各年龄组代表队,备战全国、全省足球赛事,冬令营结束后贵溪市象山学校代表我省赴杭州参加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主办的“菁英计划”第一期冬训营,获得冬训营0506组别第四名,今后我们还将依托基地资源利用每周末时间常态化开展免费训练。
(三)以挖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内生动力,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1.抓牢体育场馆运管开放。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以体为本,运营场馆,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认真落实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场地开放常态化、群众组织阵地化、赛事活动多元化建设,市体育中心每日对外开放超12小时,每周对外开放达84小时,节庆日“不打烊”,尤其是今年“全民健身日”期间所有场馆免费对外开放长达9天(接待健身人群超6万人次,单日接待人群超7000人次),为群众健身节约成本超过20万元,最大化共享体育资源、降低健身成本,构建“亲民、惠民、利民”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今年以来各场馆共计接待健身人群40余万人次。我们高度重视场馆安全,联合市消防支队开展了消防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投入40余万元添置和维护场馆设施、摸排整改安全隐患,积极申报并已建成“节能重点项目”游泳馆太阳能及空气能热泵机组改造项目(总投资约100万元),还探索推进学校、社会、机关企事业等体育资源共建共享,信江新区在确保校园安全的基础上,选定5所中小学校先行试点向社会免费开放,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经济、舒适的健身环境。
2.做强体育彩票基础支撑。利用各类体育赛事冠名“中国体育彩票杯”,加强宣传,优质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有效运行门店数129个,今年以来累计销售体育彩票17817万元,同比增长151.13%,完成今年全年9875万元销售任务的180.43%,乐透类、竞猜类、即开类等所有产品销售(世界杯期间竞猜类体彩呈爆发性增长,月销售4000余万元,创造我市历史销售记录)均较去年大幅提高,所有区(市)体彩销售均呈正增长态势,并都提前完成全年销售任务,体彩公益金为场馆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推进“体育+旅游、健康”产业融合。围绕引进体育产业重大项目,筹备体育产业协会,并开展体育产业名录库调查,摸清家底,筑牢基础,抢抓发展机遇。以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龙虎山站比赛(已承办八届)等重大精品赛事为平台,以江西征途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智慧型穿戴式运动健身装备研发生产、“灵溪小镇”体育休闲旅游等重点产业项目为推手,以体育培训为主的体育服务业为突破口,用好“龙虎天下绝”品牌,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体育健康业,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刺激和拉动体育消费,在龙虎山景区举办了2018年第九届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龙虎山站比赛、荧光夜跑大赛、圣井山首届国际漂流音乐帐篷节。
(四)以共筑伟大复兴中国梦与体育强国梦为强大力量,体育文化熠熠生辉。
倡导讲参与、讲服务、讲奉献,普及群众健康知识,传递健康生活方式,宣传绿色、人文、公益理念,传播体育文化内涵,弘扬体育文化力量,鼓励体育协会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连续两年支持市瑜伽协会联合深圳鹰潭商会开展“集小善汇大流,新年爱心传递”公益慈善活动,组织省体彩中心鹰潭分中心夏季为环卫工人“送清凉”,开展16次全民健身志愿者“五进”活动(其中,进社区3次、农村4次、福利院4次、敬老院5次),并发动协会走访慰问5位百佳城社区困难、残疾儿童,为孤寡老人“冬日送温暖”。为策应“中华道都”建设,积极配合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开展全市太极拳“五进”(进学校、机关、企业、社区、乡村)活动,积极做好太极拳教练队伍培训选拔工作,共选拔培养了47名优秀太极拳教练员参与太极拳培训和推广工作。我们以太极拳为切入点,弘扬道家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体育精神,推广工间、课间习练太极拳的健康生活方式(余江区将陈氏太极拳八式纳入全区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在课间操、体育课及课外活动时间组织练习太极拳),目前全市共有太极拳教练指导员5000 余人,练习太极拳人数已超过8 万人,正在逐步形成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健康推动力量和强大精神力量。
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