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完善人才政策体系
2021年07月26日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加快完善引才聚才育才用才政策体系,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强化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人才智力支撑。
坚持引进人才与自主培养人才相结合,主动对接国家、省人才工程计划,深入实施“鹰才计划”,修订完善重点人才目录,大力引进培育战略型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高技能领军人才、急需紧缺专项人才。深入实施鹰籍人才回归工程,鼓励鹰籍人才通过总部回迁、项目回移、资金回流、技术回馈等方式创新创业。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产业园区、高科技企业之间人才开发和培养的合作机制,培育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推动本土高等职业院校人才供需深度对接。规划建设高层次人才产业园,推进人才、项目、资金、平台一体化配置。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创新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改革人才评价考核制度,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开辟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职称评审和聘任“绿色通道”。加快探索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改革,完善控编减编制度,为高层次人才流动提供编制保障。优化人才服务措施,解决好住房、医疗、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配套问题。支持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鹰潭职业技术学院等设置特色专业学科,培养更多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本土化专业性人才。支持鹰潭市政府、江铜集团、江西理工大学以江西先进铜产业研究院为基础申报建设铜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面向铜产业链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基地。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打造省级技能人才培养综合园区,到2025年,全市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总量达8万人,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40%以上。
专栏1 重点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 |
(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进计划 面向国内外引进100名能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重点产业、带动学科发展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和20个顶尖团队来鹰创新创业。 (二)高端人才柔性聘请计划 柔性聘请院士50名,具有先进水平的知名专家等高端人才为科学发展提供服务。 (三)人才发展平台合作计划 立足优势产业,深入开展产学研用行动,打造20个行业一流的特色产业人才培养、合作交流及对外展示平台。 (四)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培育享受国务院、省、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0名,省“双千计划”人才、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70名。重点选拔和培养100名具有较强科技研发、经营管理、理论研究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100名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技能型人才。 (五)人才挂职锻炼计划 选拔100名高层次人才在鹰潭和发达地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重点产业重要岗位进行双向挂职,培养一批政治过硬、敢于攻坚、善于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六)优秀大学毕业生选调计划 面向双一流大学,大力引进100名政治素养较高、业务水平较强、工作能力较突出的优秀毕业生来鹰任职就业。 (七)技能人才培养提升计划 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加快培养一支门类齐全、技艺娴熟、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合理的格局。到2025年,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20万人以上,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达到25%以上,其中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总量达8万人,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4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