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加速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

2021年07月26日

坚定“工业强市”战略,深入实施“2+N”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坚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大力实施工业高质量“5166”工程[],到2025年,工业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省级以上各类科研创新平台10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2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0家以上,实施600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其中,规模以上超50亿元企业达15家以上,超百亿元企业8家以上。

第一节 巩固提升两大主导产业

铜产业。聚力提升“世界铜都”首位度,全力推动铜产业转型升级“老路走新”,稳步实施铜产业扩链强链延链工程,健全完善“八位一体”铜产业体系[],抢抓5G、特高压、城市轨道交通、高铁、家电、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电子通信等行业需求,建立并实施“六大清单”[],大力发展铜基新材料、精深加工、循环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特种线缆、电子引线框架材料、高精度异型铜、形状记忆材料、高铁接触线、铜合金管、电解铜箔、覆铜板、环保黄铜棒等铜精深加工产品,全力打造国家级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铜产业由粗到精提升、由平到智转型、由量到质跨越。加快推进铜都有色金属储备交易中心平台建设,完善半成品和成品现货交易、供应链金融等产业配套服务,加快打造千亿级铜现货交易平台、国家重要的铜金属交易中心。推进“铜产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铜企业智能化改造,建成、用好有色金属方向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铜产业大数据中心,打通铜智能制造过程中的感知、控制、建模仿真及工业软件等关键共性技术。深化与江铜集团地企战略合作,抢抓国内产业转移契机,通过招大引强进一步补链强链,加大对全国铜行业三十强企业招商力度,重点实施20个50亿元以上铜精深加工项目。加大铝、铅等有色金属产业培育力度,加快构建以铜为主的集群化、高端化、绿色化的有色产业集群,全力当好全省打造万亿有色产业集群的主力军。到2025年,力争规模以上铜企业达230家,新增6家以上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实现翻番,突破4000亿元。


专栏1                 铜产业“老路走新”发展导向

(一)铜产业集群化建设工程

加快推进国家级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国家火炬鹰潭铜基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贵溪高端线缆线束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参与上下游企业重组、改造,引导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供应网络,建立上下游产业战略联盟,增强上下游产业链协同能力。积极引进江西同亚科技有限公司等20家铜行业领军企业,重点支持江南新材、凯安智能股份等6家龙头骨干铜企业挂牌上市。

(二)铜产业高端化建设工程

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重点实施江西鑫铂瑞科技公司年产2万吨高端动力汽车锂电铜箔和2万吨挠性覆铜板铜箔、力博集团年产15万吨铜精深加工项目等50亿元以上铜精深加工项目,加快江西耐乐铜业公司年产6万吨5G商用高精度铜管智造技改扩建工程等20个50亿元以上精深加工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向中高端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升级推动铜基新材料高端转型。

(三)铜产业绿色化建设工程

完善发展循环经济、铜拆解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铜产业配套产业。加快绿色节能技术应用推广,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工艺装备及项目,鼓励企业自主开展工艺设备提升改造,推动铜产业整体绿色化转型。

物联网产业。深入实施国家“03专项”试点,积极推进国家下一代信息网络集群(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加快推进国家网络安全“高精尖”技术创新试点示范区建设,持续巩固拓展移动物联网网络、平台、应用和产业等方面领先优势,加速推动物联网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围绕做好平台层、做优通道层、做强感知层、做实应用层等系统布局,积极延展产业链,大力引进和培育移动物联网硬件制造龙头企业及电子信息企业,加快布局集传感器、射频识别、网络通信、终端研发制造、示范应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积极引导向无人机、人工智能、精密制造、车用电子、电子专用材料、信息安全等高附加值产业集聚,建成极具特色的国家级物联网产业集群,加速打造中部地区物联网产业制造中心。到2025年,力争实施物联网制造类项目200个,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0家,物联网核心及关联业务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


专栏2              物联网产业“新路走快”发展重点

(一)创新型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工程

重点实施物联网企业“321”行动计划,打造30个10亿元以上、20个20亿元以上、10个30亿元以上的物联网企业。到2025年,力争物联网企业总数达500家,其中制造类达250家;支持赛鹰智能等本土移动物联网企业成功上市。

(二)移动物联网产业提升拓展工程

以智能传感模组、智能传感器及关键元器件为核心产值方向,紧扣物联网产业链上游研发及生产环节,重点布局涵盖物联网核心元器件、无线通信模组、光通信模组、触控及视觉感知模组、新型智能终端、软硬结合板和重要原材料等在内的产业链。引进研发、设计、集成等薄弱环节的龙头企业和高精尖技术企业,加快推动物联网基础配套产业规模化发展。

(三)物联网融合创新产业拓展工程

全面布局面向消费类和面向行业类的物联网终端设备产业链,坚持物联网技术与新型智能终端的融合创新,发挥好物联网技术对终端设备产业链的赋能作用,完善物联网新型智能终端产业链。做强智能净水器、智能浴霸、智慧照明、智能门锁等电子消费类智能终端产业链,促进智能家居、智能穿戴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强智慧抄表、智慧路灯、智能井盖、智慧消防等智慧城市管理、智慧工厂等行业终端设备产业链,推进移动物联网技术应用集成和创新,提升行业级智能终端规模化生产能力。

(四)物联网高附加值产业集聚工程

1.电子专用材料。推进至信博远高分子及纳米材料、翔嵘新材料年产20万吨高性能新型铜合金板带基材生产等电子专用材料项目建设。

2.车用电子。依托余江精密制造产业园和沃德尔科技产业园,持续深化与中航集团战略合作,聚焦微型元件、车用电子等产业发展,实现从“元件”到“零件”“部件”跃升。

3.无人机。实施无人机“整机+零部件”垂直整合培育行动,推出搭载不同功能模块执行不同任务的“多面手”爆款产品。积极争取鹰潭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落地,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响影力的无人机产业集群。

4.信息安全。推进网络安全产业园建设,积极引进360企业安全、启明星辰、亚信安全等国内行业龙头企业,鼓励本土行业骨干企业参与物联网卡、终端、网关等重点环节的分级分类安全产业化,打造国家网络安全高精尖示范基地。

5.人工智能。拓展智能机器人场景应用,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企业,着力提升人机交互、机电一体化、柔顺控制、功能仿生、智能感知等关键技术,提供行业级解决方案,拓展智能机器人服务业市场;发展一批应用软件提供商、操作系统开发商和智能服务提供商,提升智能终端扩展软件服务水平。

第二节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大健康产业。依托鹰潭特色中药材资源和道家养生文化,以高新区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周塘小镇、白鹤湖农业生态科技园为载体,以医药制造和绿色食品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饮料、香精香料、粮油食品,中药饮片、口服液、合剂、糖浆剂、口服溶液剂,做优做强“中国营养大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品牌,打造成为以道医结合为特色的大健康产业集群基地。到2025年,力争产业年均增速保持5%-8%,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培育产值超10亿元企业1-2家,超5亿元企业3-5家。

眼镜产业。以鹰潭(余江)眼镜产业园为依托,提升眼镜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构建产销联动融合发展格局,增强眼镜产业的集聚度和核心竞争力,打造国内一流眼镜生产基地。到2025年,力争眼镜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

节能照明产业。依托贵溪智能光电产业园和余江工业园,着力完善产业链,重点提升高亮度、功率型LED外延片及芯片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能力,构建集照明灯具模具设计、光源衬底材料、外延片及芯片研发制造、发光功率器件封装及产品应用为一体的产业链。到2025年,力争节能照明产业营业收入达70亿元。

乐器制造产业。依托高新区高端乐器生产基地,以鼓腔、鼓皮等乐器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完善乐器生产配套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基于5G的线上教学、音乐制作、乐队表演等音乐娱乐平台链,加快形成完整的乐器生产、应用生态圈,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高端乐器生产基地。到2025年,力争乐器制造产业营业收入突破40亿元。

专栏3                    特色产业发展重点

(一)节能照明

抓住国家支持节能照明产业、全球LED照明取代传统光源照明的有利时机,构建形成以芯片研发、芯片制造等为上游产业,以照明器具制造、组装等为中游产业,以各大销售市场、售后服务等为下游产业的照明器具制造产业链。着力引进LED器件封装、LED模组、LED电源、支架、荧光粉、胶水、散热材料、五金模具、光学系统研发、生产和销售的LED应用配套企业,重点支持阳光照明、美的贵雅、晶科电子、美智光电等龙头企业发展。

(二)眼镜

加快眼镜小镇、粤港眼镜工业园和雅视眼镜高新配套科技园等产业载体建设,着力推进余江眼镜园扩园工程,建设、完善和发展眼镜综合电商公共服务基地、眼镜电商网红直播带货基地、电商物流小镇基地和眼镜批发基地。推动依托阿里国际、1688等B2B电商平台的眼镜电商平台发展,推进晶威光学等项目建设,逐步形成眼镜产品上网、原料采购触网、产品服务联网的发展格局,畅通眼镜产业链供应链,打造集眼镜配件、眼镜产品、创新服务、物流配送、眼镜文化为一体的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眼镜专业市场。

(三)医药制造

加快推进高新区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医药大健康创新中心建设,大力推进龙虎山景区中医药康养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加强中医药种植基地建设,积极引进达仁堂、乐仁堂、同仁堂等品牌中药企业入驻,重点发展中医药保健产品、滋阴补益类保健品和内涵养生类保健产品,加快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四)绿色食品

深度挖掘鹰潭本地特色农产品优势,重点发展贵溪茶油、天师板栗、铁皮石斛等知名产品。积极对接辅食市场,发展香精香料、纤维果蔬醋片、益生菌发酵蔬菜、植物饮料及植物固体饮料、现代膳食营养补充剂、养元植物奶等辅食产品,加快推进养元饮品智能化无菌灌装植物奶项目建设。加快开发道教特色食品,推动发展道源养生食品、道家仙茶及代用茶、道藏九大仙草等产品。加强与知名酒厂合作,联合开发花酒、果酒、特色食品酒等酒精饮品。加快推进信江新区周塘小镇建设,协同发展桃酥、灯芯糕、西点、翻糖、蛋糕等烘焙食品。

(五)乐器制造

重点推进鹰潭鸿运木业有限公司乐器鼓皮加工生产项目、鹰潭吉声板材有限公司鼓腔加工生产项目、鹰潭吉声乐器公司年产5万套乐器生产制造设备项目,构建涵盖木材精密加工、金属精密加工、塑料精密加工、纺织品精密加工等一系列符合全球乐器顶尖水准的专属乐器生产体系,建立健全冲压、压铸、电镀、精密机加工、喷涂、注塑,旋切,乐器板等在内的配套供应链,形成年产300万只乐器(包括50万套爵士鼓,30万套电子鼓,180万只吉他,40万台电钢琴)及350万套乐器配件(乐器零件、支架、谱架、谱台等)的高端乐器产业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