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2021年07月26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健全城乡一体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文化生活。
红色文化。实施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工程,深入挖掘和学习宣传血防精神、苏区精神等红色文化精神,策划推出一批红色文艺精品。高标准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鹰潭段建设,打造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建设“红色名村”。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单位和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机制,统筹推进革命文物整体规划、连片保护、整体展示,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革命文物保护传承示范基地。持续深入开展诵读红色家书、红色走读等活动。强化青少年红色文化宣传教育。
道文化。围绕打造“中华道都”的发展定位,深入挖掘、研究、提炼、展示、体验、宣传道文化,加大道文化人才和队伍培育支持力度,推动道文化显性化、大众化、体验化,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内涵和底蕴。强化在重要街道、公共场所植入道文化元素,打造道文化景观,营造道文化氛围,让道文化“看得见”。大力发掘道文化素材,讲好道文化故事,普及道文化知识,让道文化“说得清”。深入开展道文化(《道德经》、太极拳)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五进”活动,让道文化“感受得到”,努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道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
其他特色文化。深入挖掘心学文化、古陶文化、古越文化、畲族文化、韬奋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推进象山书院重建、特色文化产业园、文化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成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2-3个,积极整合鹰潭市博物馆、各区(市)博物馆、特色博物馆等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博物馆之城。
文化保护与传承创新。深入开展历史文化专题研究,建立鹰潭历史文化资源大数据库,加强道文化、心学文化、角山文化、崖墓文化、畲族文化、红色文化、血防文化、韬奋文化、菖蒲文化等特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力度,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单位和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机制,推动优秀历史文化基因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积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深度参与江西“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推动体现鹰潭文化特色的工艺美术、舞台艺术等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全方位讲好鹰潭故事。
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将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造“书香鹰潭”,建设主城区和中心镇15分钟、一般村镇20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鼓励公共文化机构在城市新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分支机构、服务网点,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积极推广全国典型春涛文化站“板车宣讲——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模式,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新标杆。加快推进市博物馆、市文化馆、市文化艺术中心开馆运营,推动鹰潭市图书馆新馆建设。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设施免费开放制度,扩大多样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探索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鼓励引导国有文化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运营。鼓励民办文化场馆、经营性文化设施等提供优惠或免费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推行公共文化服务参与式管理模式,推行点单派单服务,建立健全居民评价与反馈机制。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大文艺创作生产力度,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相结合的精品力作。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整合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重点打造道文化主题文创产业集聚区、黄蜡石、移动物联网产品制造产业集聚区,木雕、眼镜和光学设备制造业产业集聚区,铜文化产业集聚区和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构建竞争力强且符合鹰潭实际的文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文化+”工程,积极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鼓励支持动漫、游戏、电子竞技及其相关衍生品的研发和生产,打造多类型文化产品体系。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依托移动物联网技术优势,大力推动文化装备制造产业研发和生产。到2025年,力争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3.5%以上。
专栏1 文化繁荣发展重点工程 |
(一)红色文化传承保护工程 积极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推进上清会师纪念广场、赣东北(鹰潭片区)红色旅游革命公园、“鹰潭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长征步道、“鹰潭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长征学院等项目建设。 (二)道文化传承保护工程 加快大上清宫遗址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建设,积极建设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精品项目;组织一批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士,编撰、整理、出版一批道文化历史典籍,展示一批道文化考古发现和文物,编辑《鹰潭的文化自信》《道文化知识简明读本》《<道德经>经典名句选编》。 (三)特色文化传承保护工程 紧紧围绕心学文化、角山文化、崖墓文化、畲族文化、红色文化、血防文化、韬奋文化、菖蒲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传承与保护,做好古籍和档案保护、研究、利用,积极整合鹰潭市博物馆、各区(市)博物馆、道文化博物馆、雕刻博物馆、铜文化博物馆、血防纪念馆、世界眼镜博物馆、黄蜡石艺术博物馆、烘焙博物馆、菖蒲文化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知青文化博物馆、韬奋纪念馆、火车博物馆、红石博物馆等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博物馆之城。加快推进大上清宫遗址公园及基础设施建设、角山板栗山遗址公园开发保护利用项目、贵溪市樟坪非遗小镇建设和龙虎山非遗文化园建设。 (四)重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重点推进鹰潭市“四馆一中心”、鹰潭市非遗展示馆、鹰潭市图书馆新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贵溪市文化综合服务中心、余江区文化艺术中心、月湖区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建设。 (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程 1.文艺精品创作。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引领,打造大型现化赣剧《生命至上》,复排道教音乐吟诵剧《道之韵》,创作1-2台广播剧,创造一批讴歌新时代鹰潭大地生动实践的现实题材艺术作品。 2.文化产业园建设。重点推进鹰潭市江南里文创园、龙虎山道文化产业园,贵溪铜文化产业园、菖蒲文化产业园、舞蹈服饰产业园,余江眼镜文化产业园、雕刻文化产业园,月湖古陶瓷文化产业园、黄蜡石文化产业园,信江新区烘焙文化产业园建设。到2025年,建成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2-3个,培育省级文化产业龙头企业5个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