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2021年07月26日

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深度对接全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定位,力推游、养、研深度融合,积极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系统合理的国民休闲制度体系,推动文旅资源高效整合,着力构建以龙虎山景区为龙头、市区为主体,贵溪、余江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到2025年,力争新增4A级景区3个以上,实现旅游接待总人次年均增长20%以上,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

第一节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加快推动全域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大力推进公路、厕所、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域旅游基础设施一体化,完善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培育本土中小微旅游服务企业,探索旅游公共服务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建设市、区(市)级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交通节点旅游信息服务中心,推进旅游景区景点道路标识标牌体系建设。

第二节 全力唱响“中华道都”品牌

依托“龙虎天下绝”品牌优势,充分发挥龙虎山景区龙头带动作用,深挖道文化内涵,推进实现大上清宫恢复重建,推动文化资源优势向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构建以道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养老养生产品体系,在龙虎山打造一批健康养老养生示范基地,加快打造国际道文化养老养生旅游首选地。全面开发城市旅游资源,加快推进鹰潭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智联小镇、周塘小镇等建设,打造信江沿岸景观廊道,适时推出信江夜游项目,培育一批城市休闲旅游业态,构建形成休闲旅游、文化娱乐、红色教育为一体的现代都市旅游圈,加快实现工业游、城市游、文化游、山水生态游的有机结合。加快推进韬奋小镇、灵溪小镇、象山书院、红色会师纪念广场、上清圣境、精品民宿等建设,重点谋划推进7条旅游路建设,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培育打造全域旅游新热点,构建形成贵溪、余江两翼齐飞的文旅产业发展集群。


专栏1                  全域旅游发展重点建设工程

(一)“中华道都”建设创新工程

加快推进大上清宫遗址保护性设施工程、蓝城特色旅游小镇、道文化传播中心、天师林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寻梦龙虎山改造升级,持续推动上清古镇、古越水街业态提升和运营,推动圣井山索道、滑雪、旅游步道等项目建设,推动九曲洲、民兵电站等精品民宿建设,推动环泸溪河两岸绿色漫游景观系统和龚资线风景廊道建设,建成仙人城景区,打造鹰潭帐篷房车度假基地。

(二)区域休闲旅游建设工程

大力推进鹰潭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周塘小镇、智联小镇建设。着力构建一江两岸风景廊道,依托鹰潭港建设及信江取水口上移等利好条件,适时规划鹰潭水上旅游航线,打造“一江两岸”信江夜游城市休闲旅游项目。

(三)两翼旅游产业集群工程

贵溪市重点推进象山书院重建,大力推进茨荸弄老街改造,努力打造“七彩贵塘”古镇乡村旅游集群、白鹤湖水上休闲旅游集群、青茅境森林康养旅游集群。余江区积极培育发展雕刻产业园、国际眼镜城等工业旅游产品,打造灵溪小镇等一批乡村旅游新路线,打造余江血防、韬奋文化旅游集群。

(四)特色文旅小镇建设工程

积极推进上清道文化小镇、龙虎山艺术小镇,贵溪塘湾古镇,余江韬奋小镇、锦江古镇,月湖道都陶源小镇,高新区智联小镇,信江新区周塘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建设,支持周坊、高公寨、画桥联合打造红色小镇。

(五)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加快推进鹰潭城区—龙虎山景区旅游公路专线、龚资线延伸(龙虎山—耳口—冷水旅游公路)、贵塘公路延伸段(塘湾—樟坪—青茅境—冷水、耳口)旅游公路、贵溪城区—泗沥—白鹤湖—塔桥旅游公路、余江城区—马荃镇—龙虎山景区旅游公路、余江区城区—杨溪—锦江—画桥—高公寨—贵溪周坊—白鹤湖红色旅游公路、马祖岩景区—206国道;峨眉峰景点—龚资线;应天山景点—龚资线;薛家寨景点—景区新游线等旅游交通设施建设。重点推进贵南塘湾唐甸—青茅境文化旅游示范带、“七彩贵塘”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鹰潭市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商品购物街、民宿集群、旅游绿道、步行道、骑行道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