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积极拓展对外开放平台通道

2021年07月26日

着力畅通扩大对外开放通道,持续深化区域开放合作,积极争创对外开放新优势,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效益。

第一节 加快制度型开放步伐

深入贯彻落实自贸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探索以铜加工企业为重点的全产业链保税监管新模式。实施“两类通关、两区优化”[]、高级认证企业进口免担保验放、进出口食品检测第三方结果采信等创新制度,实施货物贸易“一保多用”[]管理模式。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现海关业务一网通办。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试行“极简审批”制度,建立健全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施准入承诺即入制。落实好鼓励外商投资政策,支持外商更多投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第二节 畅通对外开放通道

以鹰潭国际综合港经济区建设为契机,谋划打通贵溪至上饶信江航道,提升信江沿线港口货运吞吐能力。积极对接浙赣运河、研究打通与宁波港、上海港等沿海口岸的海运通道,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发挥鹰潭南站货场的运力和编组站的优势,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开辟企业外贸出口“新通道”,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进出口产品分拨枢纽中心和物流节点城市。深入实施“公铁联运”专项行动,打通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等方向“公铁联运”通道。

第三节 深化区域开放合作

积极主动对接区域重大经贸合作平台,创新区域合作发展模式,更加主动地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深入研究、认真谋划、市场引导,全力扩大区域合作圈,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积极融入国家、省开放合作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主动对接上海进博会、广交会、中博会等重大经贸平台,推动对外经贸合作。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动融入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大南昌都市圈、赣东北开放合作区建设,高标准对接国际投资贸易规则、沿海发达地区制度标准,逐步建立完善投资贸易便利化工作机制和指标体系,更好承接技术外溢和产业转移,谋划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完善经贸战略合作机制,实施“招才引智”行动,强化区域合作载体平台建设,打造一批产业链合作园区和“飞地经济”园区。以鹰潭南站中欧班列、中亚班列为依托,着力推进国际铁路货运班列项目建设,加强国际经贸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健康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谋划设立“赣东区域合作示范区”。推动鹰潭市(贵溪市、月湖区、余江区)、上饶(余干县、万年县、弋阳县)、抚州(东乡区、金溪县、资溪县)等九县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示范,打造成为在南昌到上饶信江河谷城市群之间的一条经济脊梁,建设成有效覆盖周边70公里的核心经济发展圈。谋划“鹰潭·闽西经济合作圈”,加快打通与闽西北经济合作走廊,打造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桥头堡。依托鹰潭完整的铜产业链优势,充分发挥东乡、资溪有色矿产资源优势和弋阳、金溪铜产业基础,打造成为全省万亿级有色产业核心增长极。依托“中国丹霞”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品牌,联动龙虎山、龟峰旅游资源,打造成为“世界丹霞•中华道都”旅游带,研究打造鹰厦线旅游专列。依托鹰潭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着力推动鹰潭与余干、万年、资溪等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互惠共享,打造跨行政区域城乡融合发展样板。

第四节 打造对外开放平台

高质量推进鹰潭国际综合港经济区建设和运营,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加快推进加工制造、研发设计、物流分拨、检测维修、销售服务“五大中心”建设,提升港口功能,创新运营机制,加快打造成为全国铜原料储备、进口原料集散中心、消费中心及世界级铜产业基地。探索建设国际合作产业园、省际集群式产业链合作园区,建立健全跨省、跨国(境)产业集群转移和合作收益分享新机制,打造高质量承接境内外产业转移平台。指导外贸企业用好江西数字外贸平台,支持企业赴重点市场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和海外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