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2021年07月26日着力优化城镇发展空间布局,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积极推进以区(市)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居民幸福生活承载力。
按照围绕“全域一体、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积极构建“一心两带四片区”的“十”字形放射状城市发展格局,科学合理组织实施成片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城区、园区、景区“三区”融合,加速推进全域一体建设,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夯实“小市大为,跨越赶超”的基础。
——“一心”是指壮大中心城区。即要统筹月湖区和信江新区的发展,奋力实施“强中心”战略,努力打造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引领中心、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中心、高品质宜居生活中心。“一心”中,重点是发展两个城市环。城市发展一环(内环)北至余信贵大道信江段,经鹰东大桥至梅枫路,沿环城东路、四海东路,接龙虎山大桥至滨江西大道,连通余信贵大道信江段成环形,包括信江新区南区和月湖区老城区,重点是推进信江新区开发建设和月湖老城区城市更新改造,打造品质城市生活圈。城市发展二环(外环)北至龙虎山大道,接余信贵大道月湖段,经320国道至龙虎山大道高新区南端,接金田路至蟠龙大道连通龙虎山大道成环形,该区域包含月湖新城、鹰潭高新区、余江中童镇,重点是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完善路网结构,打造成为中心城区产城融合发展环。
——“两带”是指横跨东西的产城融合发展带与纵贯南北的景城融合发展带。产城融合发展带,即以加快推进城区与园区融合为发展方向,以中心城区为龙头,贵溪、余江为两翼,以贵溪经开区、鹰潭高新区、余江工业园为支撑,打造横跨东西的产城融合发展带。全面提升城区、园区功能和品质,加强综合交通设施建设,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城融合生活宜居地。围绕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积极搭建创新平台,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增强产城融合内生动力。景城融合发展带,即以加快推进城区与景区融合为发展方向,以龙虎山景区、白鹤湖景区为核心,以信江新区为联结,打造纵贯南北的景城融合发展带。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因地制宜、绿色发展,合理规划景区开发时序,防止破坏环境,提升绿色生态效益。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抓手,充分挖掘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构建景区特色旅游产品体系,推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优越的区位条件、完善的城市功能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城市休闲旅游,丰富城市休闲旅游、文化娱乐场所,打造现代化魅力休闲都市。
——“四片区”是指月湖-贵溪融合片区、高新-余江融合片区、白鹤湖景区融合片区以及龙虎山景区融合片区。“月湖-贵溪融合片区”,即加快推进贵溪经开区、罗河工业园和月湖新城产城融合,打造中心城区和贵溪融合连接区域。月湖区、贵溪市沿鹰雄大道,相向延伸发展,形成鹰潭东部城市发展轴。月湖区要发挥鹰潭东编组站的枢纽作用、月湖新城电子信息产业园带动作用,拓展产城融合片区。贵溪市以320国道南迁为契机,加快推动城区“南拓”。同时,月湖区、贵溪市按照“一江两岸”沿线布局打造沿信江城市景观带。鹰雄大道城市发展轴和信江城市景观带共同形成鹰潭东部融合翼发展的框架。“高新-余江融合片区”,即加快推进高新区白露科技园、余江龙岗产业园产城融合,打造中心城区和余江融合连接区域。余江区要沿白塔河打造余江中心城区城市景观带,并沿鹰南大道主动向中心城区逐步靠拢,形成鹰潭西部城市发展轴。余江区要充分发挥鹰潭应用工程学校的高校优势和景鹰高速出口交通优势,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区。高新区要加快推进智联小镇建设,打造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新基建产业基地。鹰南大道城市发展轴与五湖产业圈共同形成了鹰潭西部融合翼发展的框架。白鹤湖景区融合片区,加快推进白鹤湖景区、白鹤湖现代农业示范区、塔桥园艺场景城融合,打造白鹤湖乡村休闲旅游片区。以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契机,加快环白鹤湖旅游公路等旅游路建设,推进鹰潭至万年快速通道鹰潭段建设,开通鹰潭北站—白鹤湖公交快运专线,完善景区与市区交通路网,打造秀美乡村旅游线路。依托白鹤湖景区、塔桥园艺场景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标准推进秀美乡村建设,重点打造白鹤湖水上休闲旅游、白鹤湖花卉苗木景观带、塔桥梨花节以及知青文化庄园等乡村旅游品牌,打造成全市乡村旅游观光后花园。龙虎山景区融合片区,加快推进龙虎山风景区、圣井山风景区、云台山风景区、云梦山风景区景城融合,打造成全国道文化养老养生首选目的地。充分发挥全域旅游的引领带动效应,积极做好上清圣境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大上清宫遗址保护公园、蓝城特色旅游小镇、正一观炼丹池至九曲洲康养旅游等重点项目建设,凸显道教祖庭文化地标,打造成国际道文化养老养生旅游首选地。加快龙虎山旅游循环公路建设,加大龙虎山马祖岩、应天山、峨眉峰、薛家寨等景点开发建设力度,深度开发圣井山、云台山、云梦山等旅游资源,积极打造寻梦龙虎山、圣井山漂流、花语世界等旅游名片,继续推动上清古镇、古越水街业态提升和运营,丰富旅游业态和产品体系,打造成为环龙虎山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度假区。
加快推进区(市)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积极推进居住证制度全覆盖,探索户籍制度与居住证制度并轨路径,逐步实现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权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相关政策。完善“人地钱挂钩”的配套政策,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各项权益,进一步增强转移人口落户积极性。调整城镇建设用地年度指标分配依据,健全主要依据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安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机制。总结推广土地改革经验,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畅通农户“三权”市场化退出渠道。
按照“四精”[]理念,把全生命周期管理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在深入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基础上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双修”[]行动,加快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全力打造成为“有品质、有品味、记得住、还想来”的智慧美城。加强总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区城市设计,注重城市风貌管控,引领建筑设计和建造水平全面提升。强化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延续城市文脉,留住乡愁记忆。启动城市体检评估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城市体检指标的智能动态检测,强化城市体检结果运用。推广钢结构装配式新型建造方式。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积极完善城市路网布局,优化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级配,打造“畅通城市”。优化城市道路公交线路,加强公交设施建设。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补齐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强化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处理一体化,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加快城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加强城乡消防电梯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
专栏1 新型城镇化重点建设工程 |
(一)城市更新建设工程 重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专业市场外迁等项目建设。“十四五”时期,预计完成改造175个老旧小区,惠及居民30961户。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重点推进信江高校片区路网工程、信江新区北区综合路网一期、信江新区北区综合路网二期、香樟路、鹰东大道拓宽及雨污管网工程、27号路(含梅樱路)、银杏路至欣新路西延伸段、城南片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含高桥片区及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 (三)生活垃圾分类工程 重点推进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21年起逐步扩大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到2022年月湖区实现生活垃圾全覆盖,其他各区(管委会)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到2025年基本建成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全覆盖。 |
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与政府治理全面深度融合,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汇聚集中政务事项,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动“一网通办”,力争市、区(市)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网上通办。加快“物联大脑”和鹰潭智慧科创城大数据中心建设,统筹集约部署物联网感知设施,积极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加快推动交通、生态环境、桥梁、市政设施、路灯、水表、井盖、消防等城市智慧应用场景建设,加速教育、医疗、旅游、金融、治理等公共服务领域试点示范应用,着力推进智慧城区、智慧园区、智慧景区建设,全面建成“感知鹰潭”,不断提高城市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治理水平。
专栏2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程 |
(一)“物联大脑”平台建设工程 按照“集约建设、技术共用”原则,新建AI平台、时空信息云平台、数字孪生等技术平台,加快推进计算资源中台、数据支撑中台、业务应用中台等信息化基础设施,打造鹰潭市通用功能技术平台,搭建全市信息技术基础平台,统筹完善城市信息资源归集、共享、应用、服务基础支撑体系,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数据服务、业务应用和平台支撑。 (二)“一网统管”建设工程 加快建设集“城市日常运行管理中心,城市重大事件协调指挥中心,大数据分析服务中心”为一体的城市运行管理中心,集成城市体征监测、态势感知、大数据建模分析、经济运行、应急协同、指挥调度等功能,围绕交通、生态环境、桥梁、市政设施、路灯、水表、井盖、消防等领域,统筹集约部署物联网感知设施,整合各类便民服务APP,打造全市统一的“鹰潭掌上通”APP,全面建成“感知鹰潭”,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 (三)科创城大数据中心建设工程 加快建设集城市数据中心、城市综合运营中心、智慧美城成果展示体验中心为一体的鹰潭智慧科创城大数据中心,成为城市大脑中枢和物联网成果展示聚集地,为城市精准治理和决策指挥提供数据支持。 (四)“智鹰119”建设工程 围绕消防应急救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1+6+20+N+T”目标,努力构建智慧监管一体化、安全防控精准化、救援指挥集成化、城乡融合协同化的综合应急救援新体系。 (五)城乡供水一体化管控平台 开发城乡供水应用系统,实现与区市级、供水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水源及供水的水质、水量等信息的实时监控,提高供水监管能力,保证城乡供水安全。 (六)新型智慧城市重点项目 加快推进贵溪市数字政务智慧化改造、余江区智慧城市、月湖区新型智慧小区、鹰潭高新区智联小镇信息化(智慧城市)等项目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