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激发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2021年07月26日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培育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
以实施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为抓手,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创新创造,激发活力合力,突出求精求效,构建监管架构清晰、国资运营高效、布局结构合理、公司治理完善的国资新格局。实施“3320”工程:到2025年,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3000亿元,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利润总额突破20亿元;国有企业净资产增速保持年均15%以上。实施“大产业大平台”战略,80%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到金融、建设、文旅、数字化等四大产业板块,将市国控集团打造成为资产规模超千亿的投资运营公司,创造条件冲刺AAA主体信用等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针对市属国有二级或三级以下子公司,实现清理退出6家、重组整合10家、巩固增强19家、创新发展12家。推进国有企业混改和国有资本证券化,探索混改企业骨干员工持股。深入实施国有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鹰视集团实现主板上市,其他市属国有企业完成控股、参股上市公司1家以上或参与拟上市公司股改2家以上,各区(市)完成参与拟上市公司股改1家以上。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完成以公司章程为基础,以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工作规则为支撑的“1+3”权责决策制度体系建设,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国有企业激励与约束相统一、分类与分级相并重、与企业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差异化考核和薪酬分配机制。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完成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建立健全重大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管控。着力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逐步规范城市供气、供水、生活污水处理、医疗废物处置等特许经营行为,提高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质量和配置效率。稳步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扩大市场化交易电量规模,依法合规处置区域内存量资产,科学合理核定配电价格。积极对接国家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要求,扎实推进天然气管网改革。
深入推进“五型”[]政府建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力推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创一等走前列,建立健全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持续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要素成本、税费成本和制度成本。集中力量化解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支持民营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开展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救助纾困机制,帮助化解民营企业债务风险。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治环境和政策体系。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健全包容审慎的监管机制。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全面落实投资项目“容缺审批+承诺制”,探索试点投资项目审批首问负责制,大力推广“六多合一”集成审批制,全面推进“一照含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