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2021年07月26日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为抓手,以优质均衡为价值目标,加快教育强市建设步伐,加速建设教育现代化,全力打造区域性教育中心,推进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努力办好全市人民满意教育。

第一节 实现基本公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学前教育普惠优质。统筹考虑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学龄人口变化,科学规划布局幼儿园。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健全学前教育投入和成本分担机制,建成公办为主、覆盖城乡、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公办幼儿园由“接得住”转向“办得好”发展,有效解决老百姓“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到2025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0%,公办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到5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鹰潭城区基础教育优化提升行动,推进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两所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合理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提高城镇学校学位供给,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省定和国家办学标准,全面消除小学45人以上、初中50人以上超标班级,解决好城镇大班额问题,力争到2023年全市全域一体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国家评估认定,实现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完成义务教育“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各级各类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支持发展特殊教育、专门教育。高中教育提质抓特。完善普通高中学校建设规划,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校舍功能配置,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普通高中超大班额全面消除、大班额比例控制在5%以内。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统筹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补齐高考改革基础条件短板,整体提升普通高中育人水平。恢复中考分数制,提升基础竞争力,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普职比大体相当。

第二节 提质创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创优职业教育改革活力,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施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工程,开展服务产业发展改革试点、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点、职普融通改革试点、社区教育培训改革试点,落实职普教育并重地位。创优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完善职业教育结构布局,健全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创新职业院校办学管理体制,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优“三全育人”[]培养体系,推动职业院校思政课创新,发挥地方优秀文化育人作用,推动职教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塑造高素养应用型人才。创优产教融合发展机制,建设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示范区,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探索新型现代学徒制,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促进院校企业深度合作。创优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推动职业院校教学提质升级,改进职业院校评价机制,推动中职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提高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积极创建鹰潭技师学院,加快筹建铜现代产业学院,支持鹰潭卫校升格为高职大专院校。支持鹰潭应用工程学校建设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依托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优势基础,积极承接独立学院,争取联合转设成为本科院校,实现本科院校设置“零突破”。

第三节 完善教育现代化保障体系

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管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事迹,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打造市级教师培育基地,加强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建设。深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加大区域内教师编制统筹配置和跨行政区调整力度,全面推进县域内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待遇各项保障政策,稳步乡村教师待遇,确保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创优教师选用聘用制度,完善教师聘用制度,提高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健全职业院校分配制度,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发展多元化的农村教师住房供给体系,强化乡村教师住房保障。发展“互联网+教育”,着力推进“智慧(数字)校园”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覆盖面。完善和用好“赣教云”“三个课堂”等平台,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推进网络学习空间运用,拓宽线上教学途径,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获得感。

第四节 加快建设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

完善终身学习制度体系,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完善注册学习和弹性学习制度,加快畅通直接升学、先就业再升学、边就业边学习等多重方式成长成才渠道。支持整合利用学校设施与教育资源,开展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支持国家开放大学(江西)鹰潭学院建设,打造全民终身学习平台。完善终身学习激励政策,形成全民积极向学、随时随地可学的制度环境,促进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社会效益。

教育现代化发展重点工程

(一)实施城乡教育设施改善提升工程

推进城乡融合教育九大类(城区新改扩建项目、薄改项目、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教师周转房项目、信息化项目、劳动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小区配套幼儿园项目、职业教育项目、体育项目)共61个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两所标准化寄宿制学校。2021年贵溪市、余江区通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2022年月湖区通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2023年鹰潭高新区通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

(二)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创优工程

加快推进鹰潭应用工程学校改造提升工程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鹰潭市委党校综合业务楼、余江区职业教育学校、贵溪市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基地建设项目(二期)以及鹰潭市常青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建设等项目建设。积极创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探索建设乡村振兴职业技术大学。创新鹰潭电大开放大学办学模式,推进鹰潭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建设发展。全市力争形成“1所本科院校+1所开放大学+3所大专院校+N所达标以上中职学校”的职业院校新格局。建设1个新兴产业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10个市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铜产业、物联网、眼镜、食品加工、卫生、旅游服务等6个特色专业(群)。

(三)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到2025年,培育省、市级骨干教师150人、学科带头人100人;培养省级中小学名师50人、名校长15人;建成5个市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四)实施“智慧教育”品牌打造工程

镇及以上学校“智慧校园”覆盖率达到100%;建设200个“名师课堂”、50所“名校网络课堂”实验校;“智慧作业”在4—9年级班级全面运用。

(五)五育并举实践育人工程

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建设一批省市级劳动教育示范校;建设一批省市县学校美育实践基地;创建30所省、市级文明校园;20所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规模化示范校;建设20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一批青少年校外研学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