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健全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2021年07月26日统筹规划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群众健身的便利性、可及性,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活动,大力弘扬体育精神,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强全市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
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广泛开展“体育惠民”活动,加快打造健康主题公园,加强健身步道、骑行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建设。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有序促进足球、篮球等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打造“15分钟健身圈”。促进青少年等重点人群体育发展,开齐开足体育课,制定实施青少年、妇女、老年人、农民、职业人群、残疾人等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结合“全民健身日”、“体育惠民100”、全民健身“五进”[]志愿服务、科学健身知识大讲堂等主题开展活动,积极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大力城市社区农村体育,打造“分享·运动·快乐”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建立群众性竞赛活动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平衡发展。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元主体办赛机制,完善业余体育竞赛体系,发展培育本地品牌赛事活动。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9%以上,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0%。
充分利用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及场馆资源,积极申办和承办大型体育赛事,鼓励开发各类休闲体育运动项目,培育一批具有鹰潭特色的品牌体育赛事和户外体育休闲产业。继续办好环鄱国际自行车体育品牌赛事,支持龙虎山铭辉射击基地举办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大力发展自行车骑行、漂流、滑草、探险、攀岩、山地越野、野营露宿、户外拓展等户外体育休闲产业。加快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积极举办足球赛事、发展足球产业。积极发展航模、电子竞技等科技体育运动。大力发展体育培训业,完善体育培训市场准入制度,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落实体育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潜水、攀岩)持证上岗准入制度。积极推进“体育+旅游”“体育+康体”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景区和赛事活动。
专栏1 体育发展行动计划 |
(一)全民健身设施提升行动 着力构建区(市)、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推进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建设,加快足球、篮球、排球等场地设施建设,推动各区(市)建设中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力争2025年,城市社区、农村乡镇普遍建有公共体育设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平方米以上。 (二)赛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 积极推进中国钓鱼基地、长跑训练基地(马拉松赛道、越野赛道、铁人三项赛事设施等)、太极拳训练基地、户外休闲运动基地、水上运动基地、极限运动基地、电子竞技赛事基地、综合赛事基地等项目建设。 (三)重点人群体育健身行动 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实行工间健身制度。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 (四)全民健身智慧化行动 积极推进智慧健身路径、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公园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商圈、工业园区等智慧健身中心、智慧健身场馆建设。 (五)体育产业培育优强行动 鼓励支持江西征途体育产业有限公司、江西智诚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穿戴技术发展,促进集群集聚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