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YT0003/2021-00000 | 发文机关: 市发改委 | 文 号: | |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 | 成文日期: 2021-08-10 | 废止日期: | 有效性: |
索 引 号: YT0003/2021-00000 |
发文机关: 市发改委 |
文 号: |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 |
成文日期: 2021-08-10 |
废止日期: |
有效性: |
【文字解读】鹰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鹰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根据《中共鹰潭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结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我市印发了《鹰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现简要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和过程
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各项工作基本按照既定部署有序推进,总体进展顺利。在对接中央、省、市规划建议的基础上,《纲要》已基本成型,目前正在组织进一步修改完善。《纲要》编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全面启动阶段。2019年7月我市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对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2020年6月,开始起草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并发布了市“十四五”规划目录清单。
(二)前期调研阶段。2020年上半年,规划编制起草组开展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及纲要编制前期调研,通过采取部门逐个上门走访座谈的方式深入了解各部门、各区(市)“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及“十四五”思路,并梳理出恳请纳入国家、省规划“三个重大”事项。同时,研究谋划“十四五”重大项目库,经初步梳理,拟纳入市“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共426个,总投资约4066亿元。
(三)纲要起草阶段。2020年7月-9月,通过网络、报纸等渠道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200余条。2020年10月,市委组织召开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十四五”规划专题工作座谈会,听取规划编制专家、各区(市)主要负责同志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市“十四五”规划的意见建议。2020年12月,《中共鹰潭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经市委八届十次会议审议通过。规划编制组在认真吸收各方面意见建议基础上,形成了《纲要》初稿。
(四)修改完善阶段。2020年12月,规划起草组完成《纲要(征求意见稿)》,书面征求各区(市)和各市直部门意见建议,同时,上门走访听取全市厅级以上领导意见建议。2021年1月5日、6日,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别组织召开“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座谈会,听取各区(市)政府、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市直有关单位,有关专家(中咨公司、江西先进铜产业研究院、泰尔物联网研究中心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企业家、群众团体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截至目前,共征求意见建议157余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组织修改完善,形成《纲要(送审稿)》。
二、主要框架
整个《纲要》共分为十三篇四十二章,从篇章布局来看,第一篇是发展总体考虑,第二至十二篇为实现发展目标的路径和措施,主要是对照市委“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六个求跨越、四个站前列”重点任务进行谋篇布局。第十三篇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一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主要是总结我市“十三五”取得的发展成就,对“十四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进行深刻剖析,并在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基础上提出我市未来五年的主要发展目标。“十三五”指标完成情况和“十四五”规划目标情况将在后面主要指标考虑中具体解释。
第二篇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该篇共分三章八节,分别从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构建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和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来展开论述。重点围绕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上实现新跨越,提出要打造成为具有特色优势的区域性创新中心的目标。具体来说,到2025年,全市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位列全省前列,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新增国家级各类科创平台10个以上、省级各类科创平台40个以上。
第三篇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该篇共分四章十节,分别从加速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打造“数字经济”强引擎、推动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和夯实高水平现代化产业平台角度阐述。围绕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跨越,提出要全面提升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在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方面,提出了构建“2+N”产业体系,实施“5166”发展工程,即到2025年,工业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省级以上各类科研创新平台10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2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0家以上,实施600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其中,规模以上超50亿元企业达15家以上,超百亿元企业8家以上。具体来说,铜产业要实现翻番,营业收入达到4000亿元,物联网产业同样要实现翻番,达到1000亿元规模。为更快做大物联网产业,将电子专用材料、车用电子、精密制造、无人机、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并入物联网产业范围。在打造数字经济强引擎方面,提出了要实现数字经济总体规模位居全国中小城市前列,打造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一是提出了在物联网应用、3D打印、区块链、人工智能、VR等领域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其中,VR产业是省规划纲要赋予我市发展任务之一;二是提出了要在工业、服务业、农业三大领域全面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并明确了各县区产业数字化的重点方向。三是提出了要培育发展的数字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例如在线经济、无人经济等。在推动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方面,一是提出了要重点推动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研发设计、商务咨询、会展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其中,现代金融提出了要新增8家以上上市公司的目标。二是提出了要鼓励培育融合发展新模式,例如推广柔性化定制等。在夯实高水平现代化产业平台方面,从加快推动开发区提质升级、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创新开发区体制机制等方面对全市产业平台提出发展任务和目标。
第四篇为实施文旅强市战略,加快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该篇共分为四章十节,分别从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动繁荣文化发展、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和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等方面阐述。围绕在加快构建全域旅游发展上实现新跨越,对标省规划纲要提出的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定位,提出了要奋力打造国际道文化养老养生旅游首选地。具体来讲,到2025年,要实现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3.5%以上,“一体两翼”全域旅游新格局加速形成,“中华道都”品牌更加响亮。
第五篇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该篇共分为两章七节,分别从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和培育增强消费动能角度阐述。围绕在畅通经济循环发展上实现新跨越,提出了要全域融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合理扩大有效投资方面,围绕“两新一重”,对全市“十四五”期间实施的5G网络、交通、水利、航运、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谋划。培育增强消费动能方面,从提升消费供给质量、激发扩大消费需求和优化提升消费环境角度阐述如何把握扩大内需消费基点,重点谋划了特色商业街区、夜间消费市场、社区消费服务中心、农村消费设施、专业交易市场等一批项目。
第六篇为实施区域协调战略,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该篇共分为两章六节,分别从积极拓展对外开放平台和通道、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角度阐述。围绕在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上实现新跨越,提出要全面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该篇章有两项重点内容。一是畅通对外开放通道。依托鹰潭国际综合港经济区,实施鹰潭港建设提升,谋划推进浙赣运河,联动公路和高速公路,打造一条“铁水”联运通道;依托鹰潭南站,推进铁路货运班列项目建设,扩展中欧(亚)班列成效,打造一条“公铁”联运通道。二是提出了要谋划赣东区域合作示范区,强化贵溪市、月湖区、余江区、余干县、万年县、弋阳县、东乡区、金溪县、资溪县等九县区区域经济合作,打造在南昌到上饶信江河谷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脊梁;谋划“鹰潭·闽西经济合作圈”,加快打通与闽西北经济合作走廊,打造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桥头堡。
第七篇为统筹城乡发展,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该篇共分为三章十四节,分别从扎实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提速新型城镇化建设等角度阐述。围绕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加快站前列,提出了要加快打造全国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扎实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方面,按照“5+2”任务体系布局安排,各项任务均提出了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围绕新时代“五美”乡村建设要求展开论述。全面提速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重点谋划布局了“一心两带四片区”的“十”字形放射状城市发展格局。同时,为策应智慧美城的发展定位,设立了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章节,重点规划了物联大脑、“一网统管”等重大项目,提出要加快建成“感知鹰潭”,不断提升城市的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治理水平的目标。
第八篇为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打造充满生机的活力城市。该篇共分为三章十一节,从激发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和持续转变政府职能角度阐述。围绕在增强发展动力活力上实现新跨越,提出要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第九篇为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该篇共分为四章十四节,从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健康鹰潭”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健全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角度阐述。围绕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上加快站前列,提出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共服务产品的更高期待。
第十篇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该篇共分为三章十二节,从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健全广覆盖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和加快构建完善重点人群关爱体系角度阐述。围绕增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建设,提出要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第十一篇为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发展。该篇共分为四章十节,从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和修复、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和繁荣绿色文化等角度阐述。其中,为策应国家提出的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要求,设置了应对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章节。围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加快站前列,提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第十二篇为统筹发展与安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鹰潭”“法治鹰潭”。该篇共分为四章十三节,分别从全面推进“法治鹰潭”建设、筑牢安全发展底线、全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角度阐述。围绕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加快站前列,提出了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第十三篇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该篇共分为两章六节,主要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鹰潭实践,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凝聚起推动规划顺利实施的强大力量。
三、主要指标考虑
主要对“十三五”指标完成情况和“十四五”指标设置情况进行说明。
(一)“十三五”指标完成情况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坚持规划引领,对标对表,狠抓规划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有好的良好态势,“十三五”规划目标总体将如期实现,经济总量位次实现前移,发展质量实现新提高。35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或基本完成(接近完成)。
(二)“十四五”指标考虑情况
紧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围绕突出引领性、代表性和可行性,在充分对标省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拟设置6大类31个主要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1个,预期性指标20个。按照市委提出的“跳起来摘更高的桃子”的要求,参照其他兄弟地市做法,初步安排“十四五”时期发展指标要高于全省水平,主要指标考虑如下:
1.GDP年均增长7.5%以上,略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全省7%左右),GDP总量突破1400亿,比“十三五”末净增400亿元以上。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5%,略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全省7%左右)。
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5%左右,略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全省8%左右),继续保持较高增速。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5%左右,略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全省8%左右),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10亿元左右。
5.三次产业结构为6.0:49.0:45.0。
6.科研经费投入强调保持稳定在3%以上。
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2%左右(全省7%左右)。
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保持在2以内(全省2.23)。该指标在全省仍属于前列,符合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规划预期。
9.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左右(全省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5%(全省5%左右)。
1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70%,略高于全省6个百分点(全省64%左右)。
关联文件:鹰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鹰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