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鹰府办字〔2022〕34号2022年03月03日各区(市)人民政府,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信江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此件主动公开)
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21〕17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基础性、公益性定位,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关键技术科技创新,强化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不断提高作业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益,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福祉提供坚实保障。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形成组织完善、职责清晰、服务精细、保障有力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人工影响天气监测、指挥、作业、安全管理、科研等能力明显提升,人工影响天气精细化服务保障能力较“十三五”明显提升。到2035年,我市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科技、服务能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三)全力做好综合服务保障。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开展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风险评估,调整优化增雨防雹作业站点布局,扩大增雨作业覆盖面。围绕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库增蓄水等生态建设,常态化开展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围绕森林灭火、高温干旱、重污染天气等,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应急作业。〔市气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粮食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林业局及各区(市)政府、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云水资源监测。优化人工影响天气重点作业区域气象监测站网布局,聚焦人工影响天气重点作业区,增加微波辐射计、智能气象站等探测设备,为人工影响天气监测预警、指挥作业和效果评估提供技术支撑。〔市气象局及各区(市)政府、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完善科学作业指挥体系。依托省、市、县三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平台,建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一体化终端,提升指挥调度和区域协同水平。进一步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实时业务,细化业务流程,引导作业实施向“定点、定时、定量”转变。编制市县人工增雨和防雹服务作战图、周年服务一览表、年度工作计划(“一图一表一计划”)。〔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粮食局及各区(市)政府、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强化作业基础实力。优化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布局,对9个作业站点进行标准化改造,布设5套地面碘化银发生器,配套建设相关安防设施以及气象观测设备。逐批淘汰落后和老旧装备,更新具有安全加密装置的3套地面火箭发射装置。〔市气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及各区(市)政府、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加强安全工作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强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健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燃爆器材的储存、运输、作业、应急处置等安全排查治理,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安全事故指挥协调和应急救援机制,加强指挥调度,定期开展演练。完善配套制度和标准,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依法依规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市气象局、市公安局、市应急管理局及各区(市)政府、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九)强化科技创新和队伍建设。研发适合鹰潭地形对流云系的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综合指标和技术,建立人工影响天气大数据库。统筹用好事业编制、委托购买技术服务等措施,稳定基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健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劳动保护、人身意外伤害和公众责任保险等保障制度,按规定落实津补贴政策,保障合理待遇,根据有关规定,对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扬。〔市气象局,市科技局、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及各区(市)政府、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各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相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优化投入结构,重点支持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业务运行和作业保障。〔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及各区(市)政府、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加强科普宣传。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为公益性科普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融入防灾减灾基地和科普场馆等内容建设。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科普教育,提高全社会对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认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市气象局、市教育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科协及各区(市)政府、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