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五型”政府建设简报(第65期)
激活农村产权 拓宽融资渠道
——贵溪市农村发展注入农村产权抵押新动能
近年来,贵溪市以“集体资产大融资先行、个人产权小融资逐步推进”为思路,先后在个人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方面取得了突破。同时,将探索范围从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向其他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延伸,有效拓宽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目前,全市9家合作银行累计办理农村产权抵押贷款120余笔14.99亿元。
一、下好产权明晰先手棋。组成专班开展农村承包经营权、农村林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农村产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通过规范重点环节,对相关权属信息纠错,共核实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97555份,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证发放109593本,林权证发证87820本,综合颁证率达97%。成立贵溪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积极引导全市各类农村产权入场交易,加强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和监督管理,推动农村产权流转规范化、流程化、信息化。完善“党建+金融服务”,对全市辖内21个乡(镇、街道办)188个行政村、31个社区派驻了101名驻村金融干部。结合乡村治理及农村产权改革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信用信息采集、核查工作,确保农户信用档案全覆盖。
二、念好制度保障心法诀。出台《贵溪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贵溪市国有林权和集体统一经营林权交易规则》(试行)、《贵溪市公益林和天然商品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明确农村产权抵押的范畴,规范抵押工作的流程等,为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提供完善的配套制度依据。将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工作纳入银行机构考核范畴,设立“金融机构支持城乡融合专项奖”,对金融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激发银行机构做好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动力。建立农村抵押担保宣传和融资需求辅导机制。制作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操作手册和典型抵押贷款案例简介,明确贷款方向、简化操作流程。向辖区乡(镇)村及经营主体宣传动员,加快农村产权抵押经验推广运用。
三、打好风险化解组合拳。建立产权抵(质)押人、权益人、产权属地村民理事会、村委会、乡(镇)、县级行业管理部门等六位一体的抵押物价值维护机制,明确各方职责,有效防止抵押物因管理缺位而导致减值或毁损。设立政策性风险补偿分担机制,统筹不少于5000万元的乡村振兴金融(农村产权抵押担保)风险补偿金。市财政先期拨付800万元农村产权抵押担保风险补偿专项金,设立专项账户,制定风险补偿金管理使用办法。依托农村法制室,建立农村金融产权与风险调解机制,探索农村产权抵押物处置机制。
四、用好模式创新关键招。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农村产权+项目效益”、农村土地+地上附着物”、“农村土地+合作社+村民入股”等多种组合抵押模式,形成一批具有亮点特色的经验成果。其中,农业生态科技园项目通过“林地+项目效益”的组合担保方式融资3亿元,现该园区成功引进江西精气神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20多家农业企业入驻,成为该市产业融合的样板区、优质农产品的供应区、农业科技创新的展示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引领区。溪望田野订单式生态农特产品体验园项目通过“闲置农村资源+项目收益”等组合方式融资4亿元,现该项目吸引带头上下游农业经营主体36家,解决了5325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为1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带来年均80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农村产权抵押模式为全市创新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路径。
相关信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