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今日鹰潭

我市探索“双校共铸”新路径
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发布日期:2024-11-14 13:35 信息来源:鹰潭日报 作者:胡佳

“双校共铸”是指优质资源学校与民族学校结对,通过资源共享、教育实践等形式,共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创新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一项创举。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探索“双校共铸”新路径,形成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经验做法,全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并在全省23所优质资源学校和20所民族学校进行推广。

坚持“三个纳入”,完善协调联动工作格局。我市出台《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和国民教育体系,纳入大中小学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印发《关于开展优质资源学校结对民族学校推进“双校共铸”活动的通知》,将全面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统战、教育、民宗三部门年度工作要点,以鹰潭市师范附属小学、贵溪市樟坪民族学校为试点,做实优质资源学校结对民族学校推进“双校共铸”活动;鹰潭市师范附属小学、贵溪市樟坪民族学校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德育工作总体布局,成立“双校共铸”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相关工作。2021年以来,市委统战部牵头协调联动教育、民宗等部门落实民族教育资金320万元。

搭建“三共机制”,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平台载体。我市引导鹰潭市师范附属小学、贵溪市樟坪民族学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的一个重点,从“教学共研”“阵地共筑”“活动共办”上着力,为“双校共铸”丰富内涵。30名教师“师徒结对”式开展教学研究,“共研”民族团结教育读本《石榴花开》和《中华民族一家亲》等精品课程68门,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课程16门,开设“城乡在线互动课堂”500多节,实现两校同年级学生同步课程、线上同步教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建”19处具有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中心和践行基地,为学校提供研学基地。“共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地研学活动26批次,主题队会、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235场次,社区“同心公益课堂”活动29次。

做实“三项活动”,突出典型引领示范作用。以“乐享三月三、民族大联欢”“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进校园”“民族团结一家亲”等主题活动为契机,常态化宣传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先进事迹,持续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发挥身边先进模范的带头引领作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模范进校园活动,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身边人。承办江西省优质资源学校结对民族学校推进“双校共铸”活动部署会,向全省推广“双校共铸”经验做法,探索少数民族散杂居省份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新路径。


相关信息:

市发改委入园入企召开“两新”政策宣讲暨政银企... 2024-11-15
成交2000万美元,“四个增长”刷新鹰潭广交... 2024-11-11
省长叶建春主持召开新余“1·24”特别重大火... 2024-11-09
鹰潭高新区警方破获一涉企案件 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