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年报数据信用合规 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年报数据是指公司在一年内的经营状况、财务信息、股东信息、公司治理情况等内容的汇总。通过对企业年报数据的汇总、分析、运用,能够揭示传统技术方式难以展现的关联关系、因果关系,不仅能回溯过去,更能预测未来,从根本上扭转监管能力的短板。
近年来,鹰潭市市场监管局通过深度挖掘企业年报数据,并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对我市铜和眼镜两大集群产业进行了详尽的数据分析和科学评估,从而研判出区域经济运行情况、产业发展方向及优势。在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年报数据信用合规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充分反映出我市近年来抓企业信用建设取得的良好成效。
强化市场信用建设,优化营商环境。近期,江西“经营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2.0版,对我市铜产业和眼镜产业企业进行了全面的“通用型”信用风险分类评估,结果显示,铜产业企业信用风险系数为3.09,眼镜产业企业信用风险系数为3.37。这两个数值均高于我市整体信用风险系数2.94。在这个评估体系中,系数值越高代表风险越低,这反映出铜产业和眼镜产业的创新创业活力十分强劲,企业的整体信用状况良好,发展态势与潜力均呈现出持续向好的趋势。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深入落实总局建立“企业信用同盟”的要求,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创新性地建立了首家具有联盟性质的企业信用服务社会组织——鹰潭市企业信用服务促进会。同时,加快培育两个产业集群企业“首席信用官”,提升企业自身信用合规建设“造血能力”,配套做好企业专属信用合规评价管理细则,建立“指导—评价—完善”的信用合规建设闭环管理机制,参与《经营主体信用合规建设规范》地方标准建设,培育了100户信用合规示范铜企,建立企业年度信用年鉴,强化信用合规化建设,助推形成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新发展格局。
网格体系全覆盖,智慧监管显效能。为了进一步提升智慧监管效能,市市场监管局以行政区域为基础,精心构建了覆盖全市的网格化智慧监管体系。该系统将全市6个区(市)划分为一级网格,58个乡镇、街道办划分为二级网格,432个行政村、社区划分为三级网格,实现了网格化覆盖率100%。在这一体系中,92名网格监管员和800余名“两员”(协管员与信息员)共同构成了强大的监管力量,他们肩负着监管服务全市12.9万户经营主体的重任。为了提升监管效率,市市场监管局创新性地采用了“4个1”智慧监管模式,即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一张网图、一个终端。通过这一智慧监管体系,市市场监管局实现了对市场监管人员、执法车辆等监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精确调度。同时,该体系还将问题发现、线索上传、分派处理、及时反馈等工作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工作闭环,为监管执法提供了便捷服务。
市市场监管局坚持以信用监管为突破口,着力构建“归集精准、分类清晰、监管高效、修复快捷”的高标准、高效能信用体系,依托网格化管理,创新性地实施了“信用+智慧+网格”监管模式。这一模式重塑了监管流程,提升了监管效能,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通过年报数据分析,铜产业相关经营主体从2019年的1689户到2023年的5764户,年均增速48%,眼镜产业相关经营主体从2019年的3654户到2023年的13881户,年均增速56%,远高于全市经营主体平均增长率。
分类监管差异化,无事不扰护生产。在推进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方面,市市场监管局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不仅优化了监管方式,还扩大了监管范围,并确保了检查程序的规范性。一是监管方式转变。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印发了《2024年度鹰潭市“一业一查”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及计划》,标志着事中事后监管方式从传统的“按事项管”向更为高效的“按行业管”转变,这种“牵头吹哨,部门报到”的协作机制,有效避免了监管盲区,确保了监管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二是抽查领域扩大。市市场监管局在2024年部门联合抽查计划中,共涉及30家单位、72个抽查领域,相比去年分别增长了25%和60%,进一步扩大了“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范围和领域。三是检查程序规范。通过强化系统录入和全流程管理方面的培训,确保了抽查计划的自动生成、检查结果的自动公示以及监管数据的自动存档,实现了对诚信经营者“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者“利剑高悬”,低风险经营主体无事不扰率达100%。
相关信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