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政府部门信息公开 >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决策公开 > 规划计划 > 工作计划
索  引  号: YT0028/2024-19582 发文机关: 市市场监管局 文      号:
组配分类: 工作计划 成文日期: 2024-12-13 废止日期: 有效性:
索  引  号: YT0028/2024-19582
发文机关: 市市场监管局
文      号:
组配分类: 工作计划
成文日期: 2024-12-13
废止日期:
有效性:

鹰潭市市场监管局2025年主要工作计划

(一)创新监管新模式,助力经营主体发展

一是全面推行“1+N”综合监管。依托数智“一体化”监管平台,在市场监管领域对经营主体实行“1(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特种设备)+ N(“三品一特”外其他领域)”综合监管。通过将重点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机结合,着力构建“以综合监管检查为常态、单独检查为例外”的新型监管体制,实行市场监管领域监管事项“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和“一次全查完”的全领域监管。

二是加大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深化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任务落实。深入开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帮扶行动,加大力度推进“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申报认定工作,建成全市个体工商户分型和“名特优新”名录库,并将数据通过省局归集至全国平台。落实专项扶持政策实施差异化培育,助力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做优。

三是着力优化执法方式。推进标准化执法与人性化服务相结合,执法前加强沟通,做到指导在前、服务在前、提示在前,争取执法对象的理解与配合。严格落实“说理式执法”要求,将说理式执法贯穿责令整改、调查取证、证据收集、异议处理等每个案件办理环节。持续开展执法办案“大回访”,推动监管、执法和服务有机统一。

(二)赋能产业新发展,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一是深化质量提升行动。聚焦打造国家级先进铜功能材料及高端应用集群,充分发挥质量支撑作用,加快推进国家级铜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国家级眼视光产品质检中心建设,升级“铜质通”质量提升服务平台,推动平台向智能化、高效化转型,以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开展质量融资增信服务,健全“银企对接”机制,推动“质量贷”惠及各类企业。加大对省长质量奖企业培育和帮扶,力争获省长质量奖组织奖或提名奖1个以上。

二是深入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围绕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制修订一批重点用能产品能效限额地方标准。加强重点产业链优质标准供给,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各类标准研制工作,引导推动资源回收循环再利用,助力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强化标准品牌建设,制定实施一批先进团体标准,培育一批标准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企业标准“领跑者”、团体标准“领先者”,支持开展品牌培育、认证和保护。力争新增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项以上,新增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15项以上,标准创新型企业5家以上,企业标准领跑者2-3个。

三是扎实开展知识产权促进行动。推动建立铜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搭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交流对接平台,建立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联合保护工作站;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不断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组建5个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争取建成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

(三)构建市场新生态,融入共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一是加大公平竞争审查力度。做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宣传贯彻,强化公平竞争制度权威,力争在全市各级政府部门涉及经济活动的重大决策文件制发中,实现公平竞争审查全覆盖。

二是加大市场监管重点领域执法力度。聚焦公用事业、中介、医药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加大典型案件曝光力度,依法查处垄断违法行为。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完善常态化问题线索收集机制,充分发挥涉企收费监测试点作用,帮助企业减轻负担。持续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突出“保安全”“反欺诈”“护农安”“促规范”四个主题,严查16大类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一老一小、培训机构、旅游住宿等领域收费监管,持续做好重要节点、重要民生商品稳价保质工作。深入开展检验检测领域综合治理行动。严厉打击传销和违法直销活动。

三是加强普法宣传服务力度。推进法治监管、智慧监管、信用监管“三个监管”融合发展,把做好普法工作作为监管执法的前提和基础,把预防违法行为发生、服务经营主体健康发展作为法治监管的重要任务。不断推动企业加强合规建设,提高企业的诚信守法意识,提升企业的合规经营能力。在个案中深入研判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及时对同类企业进行提醒、预警、敦促,促进广大企业自觉守法经营。

(四)确保安全零事故,筑牢“三品一特”安全防线

一是在食品安全监管上再加力。完善食品安全“四方责任”体系,出台校园食品安全“1331”行动方案,以监管责任的有力落实,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行业管理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全面落细。指导企业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清单,推动将“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要求嵌入日常管理。常态化开展“你点我检”“你送我检”、重点食品企业体系检查,组织开展网红餐厅、无堂食外卖、婚宴餐厅、旅游用餐、大型餐饮店和校园食随机“查餐厅”行动,确保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是在药品安全监管上再加力。持续深化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严格督促落实企业药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厉查处注册造假、无证生产经营、网络违法违规销售、非法添加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管措施,全面提升监管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完善落实药品安全党政同责工作机制,深化药品“网格化、智慧化、分级化”监管,加强药品检验和监测能力建设,加强市县监管协同联动,持续做好医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动药品监管工作提质增效。

三是在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上再加力。聚焦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及电动自行车、烟花爆竹、燃气具产品、“一老一小”用品等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重点工业产品抽检力度,严厉打击产品质量违法行为、强制性产品认证违法行为,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四是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上再加力。持续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深化推进电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动。加强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规范管理,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培训考核。落实省、市两级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压紧压实种设备生产和使用单位主体责任“两个规定”,持续推进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清单化落实风险隐患排查处置闭环机制,确保隐患真整改、问题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