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资源要素 拓宽增收“赛道”
谷雨时节,西源村的村民在大棚内忙碌,一派热闹的春种景象。 汤伟芳摄
春日的龙虎山景区龙虎山镇,繁花似锦、草木萌发,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走进龙虎山镇西源村,一座座现代化的果蔬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村民正忙着给搭架吊蔓的黄瓜、豇豆等松土、施肥,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来,龙虎山镇依托优势资源,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重点,在盘活闲置资源、培育特色农业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镇域经济提质增效。2024年,龙虎山镇1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380.62万元,其中鱼塘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在百万元以上。
西源村通过土地流转,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盘活整合了15亩闲置土地用以建设蔬菜大棚。村里现有大棚15座,全部低价租给了村民使用。大棚内种植辣椒、茄子、豇豆、甜瓜、西瓜及叶菜类,仅西瓜一项,亩产可达2500公斤以上,效益非常可观。西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陆佰超介绍说,该村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为脱贫户选准增收项目,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实现双增收,这是西源村大力发展“大棚经济”的初衷。
一边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大棚经济”;一边因地制宜,改造废弃农舍发展特色养殖。2021年,陆佰超出差考察时,了解到鸵鸟养殖成本低、经济效益好,便萌发了在村里养殖鸵鸟的念头。经多方调研,西源村通过探索“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改造一处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废弃猪场,引进养殖百余只鸵鸟。陆佰超算了一本账,每只鸵鸟每年养殖成本约1500元,而成年母鸵鸟每年可下60至80枚蛋,再加上售卖鸵鸟,每只母鸵鸟可带来3000至4000元的纯收入,前景十分可观。69岁的饲养员张梅英通过在合作社喂养鸵鸟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也实现了经济增收。
目前,在镇政府扶持下,西源村鸵鸟养殖合作社熟练掌握了鸵鸟养殖、孵化技术,合作社计划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还在尝试驯化鸵鸟,将鸵鸟观光发展成乡村旅游特色项目,带动村集体和村民经济增收,同时进一步丰富龙虎山镇的旅游业态。
此外,龙虎山镇还立足乡情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改造利用古民居发展民宿产业。来自山东青岛的陈效燕因为钟爱龙虎山的道文化和美丽生态,每年都会带上家人来龙虎山景区住上一段时间。今年,她受镇里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在西源村社田源投资20余万元,把一处闲置民房改造成集住宿、休闲、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民宿,该民宿预计今年6月正式对外营业。为进一步丰富辖区内旅游服务供给,龙虎山镇发挥道文化资源优势,持续推进七舍民宿、隐泸民宿、道心溪谷民宿等民宿项目,为游客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文旅产品,很受游客欢迎。
“龙虎山的民宿把乡土风貌、道文化与现代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感觉很有特色,我们也是慕名而来。”周末来临,入住道心溪谷民宿的南昌谌女士说。
相关信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