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政府部门信息公开 > 市城市管理局 > 决策公开 > 规划计划 > 工作计划
索  引  号: YT0013/2025-00000 发文机关: 市城市管理局 文      号:
组配分类: 工作计划 成文日期: 2025-05-13 废止日期: 有效性:
索  引  号: YT0013/2025-00000
发文机关: 市城市管理局
文      号:
组配分类: 工作计划
成文日期: 2025-05-13
废止日期:
有效性:

鹰潭市城市管理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在鹰潭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住建厅的精心指导下,鹰潭市城市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大抓落实,真抓实干;坚持党建引领,将抓班子、带队伍、强本领、提正气、干事业贯穿始终,推动政治建设与业务相融互促,政治生态不断优化,城市运行安全平稳,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档进位,完成编制《鹰潭市城市地下管网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改造实施方案(2024-2028年)》。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政治过硬,不断浓厚干事创业氛围

1.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是坚决落实重大改革。坚决执行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不打折扣,强化政策宣传、队伍管理,强化保障力度、体现组织关怀,全力推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力量下沉改革。原市城管支队在编80人已全部下沉至月湖区,聘用32人依法解聘,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任务全面完成。二是有效防范重大风险。妥善应对市城管系统访情不断、队伍军心不稳、社会稳定风险隐患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信访稳定工作专项调度机制,大力推动“四下基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稳步有序推动化解市城管系统涉改历史遗留问题。目前,益民公司成功引进第三方运营单位,国有资产有效盘活;市政、园林、环卫历史改革遗留问题取得阶段性进展。三是顺利完成重点任务。厂网河湖园一体化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按期按质完成,在国家“三部委”海绵示范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中央环保督察销号和污水提质增效工程中,取得优异成绩;信江新区月湖区城市道路及供气供水排水管道和设施新建项目(一期)稳步有序推进。

2.坚持政治建设优化政治生态一是持续强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领导干部“带头学”、周例会“集中学”、“三会一课”“针对学”、交流发言“强化学”等多种形式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二是持续促进党建和业务相融互促。建立实施周例会制度,常态化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和工作情况交流,推动政治建设与业务能力提升有机融合。2024年共组织召开周例会29次,研讨发言110余人次。三是持续优化政治生态。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谈心谈话常态化,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探索用“紧张的学习,扎实的工作,实在的业绩赢得群众的口碑、同事的信任、组织的认可”的赛场选马激励机制,大力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年轻干部,不断优化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3.坚持制度建设推动巡察整改。一是扛牢整改责任。成立巡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党组巡察整改工作主体责任,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落实全链条工作责任,建立巡察整改调度检查机制,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二是敢于斗争碰硬。坚持一张问题清单抓到底,针对反馈的落实上轮巡察意见整改方面及本轮巡察发现存在的15个主要问题67个具体问题,研究制定116条具体整改措施。截至目前,已整改完成61个问题,整改率达91%,其他6个问题整改工作稳步推进中;高度重视市委书记专题会议点评的2个事项,制定5条具体整改措施,已全部整改完成。三是注重标本兼治。扎实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将巡察整改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相结合,重点解决制度漏洞、制度缺失、制度失效的问题,建立《局领导“大抓落实、提质增效”联系督导、包片督办工作机制》《周例会制度》,完善“三重一大”集体研究、财务管理等制度,进一步提高机关运行效能,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二)坚持整洁畅美,城市环境持续提升

1.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一是市政基础设施更完备。推行“信息收集、调度运行、维修处置、工作保障”四位一体的市政设施管理和养护工作机制,全力做好市政基础设施维护。今年以来,修复沥青路面23000,人行道板6949,吸水砖810,透水砖665,盲道砖704,确保城市主干道路面完好率97%以上;清掏雨水、检查井9683座次,维修更换雨水井、检查井234座,确保城市主干道窨井盖完好率98%以上。二是园林绿化管理更精细。持续巩固城区园林绿化景观效果,加强“口袋公园”、“小游园”建设,扩大城市绿地共享。今年以来,全市新建城市公园绿地面积20.6公顷,新建“口袋公园”数量5个,新增开放共享公园3个,新增开展“国球进公园”活动公园3个,补植行道树5160余株,修剪行道树7837株,修剪绿篱草坪约130万平方米。三是市容环境卫生更整洁。常态化、高标准对城区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开展精细化管理,全面清理城市各类卫生死角,定期清洗环卫设施,大力推行城市道路湿法作业机械化清扫,全市城市道路湿法作业机械化清扫率均达到90%以上。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上门收运新模式,有效避免生活垃圾二次污染。

2.垃圾分类逐步推广。一是垃圾处理全域一体。加快推进各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和资源化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率先在全省建设一座集各类垃圾处理、循环经济产业、生态环保科普、绿色技术研发于一体的多元化鹰潭市生态静脉智园。今年以来,全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清运量约22.69万吨,无害化处理率100%;餐厨垃圾清运量为26147.78吨,综合利用率100%;资源化处理装修垃圾8.75万吨、大件垃圾0.74万吨。二是两网融合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制定《鹰潭市2024年可回收物利用体系建设方案》,强化政策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全市共布局129家回收网点,逐步做到再生资源回收站(回收点)、中转站、分拣中心布局科学合理,可回收物就近纳入回收点,回收网络初步形成。三是宣传发动入脑入心。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以居民自治组织为纽带,围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定期开展入户宣传,推动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季度入户宣传覆盖居民户数占建成区居民总户数的比例达到25%以上。

3.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一是市民出行条件不断改善。围绕医院、学校、商圈、老旧小区等重点区域,按照“能划尽划、能建尽建”的原则,着力增加停车泊位供给,全市新建公共停车场6个、公共停车泊位372个,新增路划停车泊位2074个。同时,引进三家共享电动自行车运营单位在中心城区投放共享电动自行车5000辆,有效解决市民短途出行需求。二是城市民生基础设施项目不断推进。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和“既重建设、更重维护”的工作理念,持续推进城市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信江新区“七湖六河”的水系连通及河湖整治、街头绿地和公共设施的源头海绵化微改造工作,把信江新区打造成“碧水相连、水城相融、人水相依”的海绵生态新区。三是生态园林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以打造“一江两岸滨江风光带”为抓手,通过实施一江两岸绿化工程和景观亮化工程,25个城市公园管理全面升级,充分融入道文化、铜文化、铁路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实现“水在城中流、人在画中游”,提高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坚持规范高效,不断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1.扎实开展城管系统行政处罚审查。执法案件审查为抓手,对各区(市)城管部门行政处罚案卷质量和“三项制度”落实情况开展审查,逐步提高城管系统执法能力和水平,查找出案卷质量问题4个,制定整改措施3条,查找出“三项制度”落实方面问题3个,制定整改措施3条。对抽取的行政处罚案卷,从证据审查、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办案程序、文书制作和使用、诉讼权利保障等方面进行审查,共推荐3份优秀备选案卷至省厅参加评选。

2.强化执法培训普法宣传。着力提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行政执法水平,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组织2次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公共法律知识在线培训活动,共计130余人次参与培训,均完成规定学时并通过结业考试,进一步增强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积极组织全市城管执法人员参加全省城市管理执法技能竞赛,获得城管法律知识竞赛三等奖。

3.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坚持落实《鹰潭市城市管理局关于规范行政审批实施和监管工作》《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市水、电简易低风险管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管理规定(试行)》等制度,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今年现场勘察并出具意见25件,收取挖掘修复费263208元,根据惠企政策为企业减免757600元。工程建设涉及城市绿化用地、树木、古树名木审批7件,在互联网+监管平台上完成检查行为覆盖8条,配合其他部门完成联合执法事项1条。

(四)坚持优质服务,不断提升行业管理能力

1.排水管理不断规范。一是高效完成建设方案编制。完成《鹰潭市城市地下管网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改造实施方案(2024-2028年)》编制工作,统筹谋划我市未来5年城市地下管网管廊项目,以此作为向中央争取补助资金的必要条件。二是严格落实排水许可管理。今年以来,共普查排水户13558户,其中重点排水户3123户;已发证11164张,其中重点排水户2536户,重点排水户发证率81.20%。三是积极推动易涝积水点整治工作。印发《鹰潭市城区易涝积水点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按照“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要求,全面排查整治我市城区易涝积水点,完成整治积水点186个。四是持续推进污水提质增效。自接管城市生活污水工作以来,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能力稳步提升,鹰潭市中心城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为68.46%(含余江),同比上升22.27个百分点。

2.建筑垃圾有序整治。是加强建筑垃圾排查整治。强化建筑垃圾运输监督管理,印发《鹰潭市城市建筑垃圾运输管理专项治理行动方案》,调度各区(市)城管部门加大对建筑垃圾运输抛洒滴漏、随意倾倒及未密闭运输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违规倾倒、抛洒、堆放的建筑垃圾及时清理整治。二是完善建筑垃圾管理制度。落实行业管理职责,进一步建立健全建筑垃圾管理制度,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建筑垃圾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各地各部门管理职责,细化建筑垃圾产生、运输、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要求,推动建筑垃圾排放、运输、消纳和综合利用全过程规范化、精细化。三是持续推进专项规划编制。按照全域一盘棋、市区同步调的思路,当前正全力推进《鹰潭市中心城区建筑垃圾处置专项规划》编制,着力健全完善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建筑垃圾治理体系。

3.智慧城管逐步升级。围绕国家03专项、5G试点城市建设总体要求,对现有智慧城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开发智慧环卫、智慧市政、智慧园林、智慧渣土监管、智慧油烟监管、视频智能分析、可视化应用等应用模块,进一步完善一网统管平台功能。一是智慧市政系统运行情况。共接入10753盏路灯设备,927个智慧井盖设备,实现实时查看路灯的综合亮灯率。共处置案件2404条,处置率99.88%。二是智慧园林系统运行情况。将与园林相关的树木倒伏等事件纳入智慧城管系统事项清单,实现对园林事件的统一监管。共收集数据4546条,处置率99.87%。三是油烟在线监测系统运行情况。将中心城区363家餐饮企业的油烟排放、净化设备的运行状态及运维状态、风机运行状态等数据纳入系统实时监测,主动预警油烟超标案件数量1453条,结案率99.55%。四是智慧渣土监管系统运行情况。整合全市28家的工地信息,统一录入所有渣土车信息,通过系统查询渣土车运行轨迹,实时监控活动路径。五是环卫监管系统运行情况。实现173名环卫人员位置、状态的在线监管,8座中转站安装气味监测设备及视频监控设备监管,70辆环卫车辆机械化车辆配套设施建设。自系统运行以来,智慧公厕实时监控指标786个,公厕指标报警记录942081条,中转站臭气记录 8631360条,车辆油耗记录 21251条,车辆加油记录5533条,车辆运行日报记录136808条,车辆违规日报记录201条,垃圾转运记录29993条。

(五)坚持底线思维,不断夯实安全发展基础

1.紧紧守牢安全生产底线。一是完善规章制度。深入学习贯彻江西省固本强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1+7”政策文件体系,明确要求、压实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确保城市运行安全常态长效。今年以来,制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全链条”常态化闭环管理、有限空间安全作业管理制度等安全生产相关制度及方案10余项。二是全面开展隐患排查。严格落实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部署,积极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共计排查安全隐患1743条,已全部完成整改。针对户外广告设施、户外招牌安全隐患,督促全市城管执法部门通过“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共排查27083处,拆除1294处。三是强化工作调度。在重大会议、重要节点及特殊天气时期,通过明查暗访、会议部署、下发提示函等方式,提醒全市城管系统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今年全市城管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2.紧紧守牢社会稳定底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遵循党管保密、依法管理,筑牢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防线党组书记认真履行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各分管领导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对局官方网站、“美丽鹰潭”微信公众号的管理,严格落实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制度,认真梳理对外公开发布事项,将相关公布事项及时在局官方网站、“美丽鹰潭”微信公众号等官方平台上发布,今年未发生一起网络舆情。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环节,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及时消除各类社会稳定风险隐患。

3.紧紧守牢廉洁从政底线。结合党纪学习教育和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生产三方面开展深入排查,共排查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方面线索3条,处理1人;对全市城管系统在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开工的400万元以下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共计排查项目892个,排查出问题项目11个,已全部完成整改。

二、2025年工作计划

鹰潭市城市管理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对标对表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工作理念,坚持党建引领、精心履职,自我加压、昂扬斗志,按照全域一体谋划工作、因地制宜把握规律、真抓实干推动工作的努力方向,全面实施“三个一”和4+6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提升城市精细管理能力水平。

(一)全面实施“三个一”

1.用活用好一个平台。充分发挥一网统管、智慧城管系统作用,将市本级、各区(管委会)城管部门统一纳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体系,强化机动车违停系统、智慧园林、智慧环卫、智慧渣土监管、智慧餐饮油烟监管、视频智能分析等场景应用作用,实现城市管理监管工作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全面提升我市城市管理智慧化、精细化水平。

2.全域一体执法监督。制定完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监督制度,指导各区(市)城管执法部门依法、规范、文明执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通过执法现场指导、案卷评查等方式提升办案流程规范性和案卷制作质量,优化执法方式,增加执法柔性,同时督促各区(市)加强舆情监控和应对经验交流,推动以全域一体执法监督促法治政府建设。

3.建立一套评价体系。出台《鹰潭市城市管理行业管理绩效评价实施办法》,强化对智慧城管系统案件办理情况、12345(市长热线)案件办理情况、行业管理有关数据、日常城市管理和市领导对城市管理的批示、市城管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交办的工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和市民及各新闻媒体(舆情)反映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问题等工作调度、督办、评价工作,评价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提升城管系统干事创业氛围,提升业务能力水平。

(二)开展4+6专项整治行动

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开展城市生活污水治理专项攻坚行动、建筑垃圾专项整治行动、公厕管养提升行动、城市公园提升及城区绿化病虫害防治行动四项重点工作任务,以及城市园林彩化行动、城区河湖环境治理专项行动、市政设施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城区路灯专项整治行动、洗城专项行动农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六项自我提升行动。

(三)阶段性重点调度季节性工作

总结雨季、旱季、低温冰雪等极端天气的规律,完善好特殊时期行业领域的安全作业管理制度及应急处置预案,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水平。

1.城市防汛抗洪工作。按照城市雨季情况,提前谋划城市防汛防洪工作的设施、设备以及物资准备工作。做好防汛设备的维修保养以及应急队伍的保障工作,重点做好汛后设施维护、路面清洗保洁等工作,保障市民休闲活动需求。

2.城市抗旱森林防火工作。及时掌握土地墒情,做好城市绿化抗旱保苗工作,加大喷灌、滴灌等抗旱设施、设备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力度。加强人员值守应急,做好城市公园绿地防火工作。

3.极端灾害性天气应急处置工作。完善应对强对流、低温冰雪极端灾害性天气工作机制,及时掌握上级灾害性天气预警情况,做好应急处突工作,有力促进城市运行安全有序。

(四)打造三大特色亮点

1.打造全省排水综合治理典型案例。以信江新区厂网河湖园项目建设为抓手,按照“全域系统、蓄排并举、污涝同治、智慧管控”工作路径,统筹城市生活污水提质增效、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源头海绵化改造等工作,力争将信江新区打造成全省排水综合治理典型案例。

2.打造国内一流的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区。以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核心,打造集各类生活垃圾集中处置、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环保科普宣教为一体的生态型环保静脉产业园区,实现全域一体的生活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处理污水“零排放”,把产业园区打造成国内一流的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区。

3.持续提升生态园林城市品质。坚持规划指导,加快编制《鹰潭市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22—2035年)》,按照“见缝插绿、增加绿量、提升档次”原则,依托城市有机更新,通过“利用闲置空地、道路转角添绿、立体空间补绿、林荫停车增绿”等多种方式增建口袋公园,不断扩增城市绿地,增加城市绿量,完善城市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