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YT0022/2015-01998 | 发文机关: 市卫健委 | 文 号: | |
组配分类: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成文日期: 2015-01-31 | 废止日期: | 有效性: |
索 引 号: YT0022/2015-01998 |
发文机关: 市卫健委 |
文 号: |
组配分类: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成文日期: 2015-01-31 |
废止日期: |
有效性: |
鹰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鹰潭市卫生计生委认真贯彻市政府《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要求,结合部门实际抓好落实,取得积极进展。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了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完善了相关制度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按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求,结合卫生计生工作实际,我委进一步细化了相关制度和工作措施,加强了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为继续深化政务公开提供组织保证。同时进一步规范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流程,制定了保密和审查制度,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认真整理,及时公开。认真编制《鹰潭市卫生计生委信息公开工作指南》、《鹰潭市卫生计生委信息公开目录》,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充分发挥主动公开在信息公开中的主渠道作用,及时在网站显著位置进行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三)严密审查,规范进程。明确界定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和免予公开政府信息范围。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前保密审查制度,明确审查工作程序和责任,确保“上网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上网”。加强对依申请公开工作指导,完善依申请公开工作处理规程,进一步规范依申请公开行为,确保每件申请按时得到规范答复。通过完善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应完成的“规定动作”,明确工作职责,使各项工作程序化、规范化,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严格督察,接受监督。 为加大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我委积极探索多种监督评议方式,公开了投诉电话和邮箱,畅通群众来信、来电、来访诉求渠道,及时进行反馈回复,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确保网站上公开信息的全面、准确。
二、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力度,做到及时全面公开 (一)依法、全面、准确、及时公开政府信息。
重点做好了机构职能、重大卫生计生政策、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卫生计生发展规划(计划)、重点工作部署及其他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信息公开工作。截至11月30日,委官方网站共发布各类信息714条,政府信息公开专栏497件。(二)进一步清理规范性文件、更新网站栏目。
开展了卫生计生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清理,2015年,我委共修订、废止规范性文件各1件。 市卫计委机构改革结束后,及时全面更新委官方网站相关栏目。
(三)加强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和对社会关切事项的回应。
利用委官方网站做好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开设了健康教育和政策问答栏目,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的咨询服务。 发布文稿108篇,提供咨询服务80人次。
(四)扎实开展卫生计生行政审批信息公开。
及时公开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通过委官方网站公开了市审改办核准的392项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其中权力清单196项,责任清单196项,并详细公开了清单项目编码、实施单位、项目名称、设定依据、审批对象等内容。
(五)加大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的力度。
利用委官方网站开设了法律法规栏目,大力宣传卫生计生法律法规和条例条令,公开政策文件。并及时公布了卫生计生执法处罚情况,截至11月30日,共发布执法案件处罚信息21条。(六)继续推进财政资金信息公开 2015年10月10日,通过委官方网站分别公开了市卫生局、市人口计生委2014年度收支决算总表、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和 “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七)持续开展以医疗机构为重点的院务公开。积极推进医疗卫生计生机构信息公开工作,把医务人员信息、药品及检查项目价格、新农合报销信息、院内规范管理制度等在显著位置公布。
(八)认真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落实工作制度,依法依规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坚持委机关依申请公开工作情况调度制度,进一步提高了依申请公开件的办理效率和质量。截至11月30日,我委共受理依申请公开件 1 件。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2015年,我委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培训不够;内容不够丰富、更新不够及时等。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将卫生计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培训列入委年度培训计划,举办委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培训讲座,邀请专家就政府信息公开热点及建议进行讲解,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
(二)进一步完善委政府信息公开更新机制。加大网站内容更新力度,及时将相关政策文件信息在网站发布,实现动态更新,保障群众的知情权。
(三)着力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审查,防止泄密事件发生。(四)建立健全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机制。关注和跟踪媒体报道热点及社会热议事件,并通过发布会、网站、微博、微信等快速作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