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主题:2023鹰潭市行政审批局相关领导与网友在线交流 访谈时间:2023年08月15日 15:00 - 2023年08月15日 16:00 访谈描述: 鹰潭市行政审批局相关领导参加在线访谈栏目与市民谈论并现场解答相关问题。
访谈照片
  • 640
相关媒体•••
    • 8月15日,鹰潭市行政审批局相关领导来到《党风政风热线》直播间,围绕大家关心的话题在线交流,回答听众和网友提问。

      以下是群众关切的问题答复

      问:市行政服务中心作为全市一线服务窗口,是如何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暖心爽心的服务?

      答: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致力打造“优质办”服务队伍、推行“简易办”服务模式、提升“集成办”服务成效、健全“都能办”服务机制、建立“放心办”容错制度、设立“阳光办”投诉渠道,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暖心爽心的服务,全力打响“鹰办尽办”营商环境品牌。

      一是打造“优质办”服务队伍。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加强工作人员作风建设,严格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到窗口一线,为企业群众提供“有速度、有温度”的窗口服务。强化日常考核,创新开展“政务服务大讲堂”,优化政务服务“好差评”,实施不见面评价机制,推动现场督查与电子监察有效融合,着力打造一支作风硬、能力强、形象好的政务服务队伍。

      二是推行“简易办”服务模式。全面开展“四减一优化”专项行动,编制鹰潭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实现事权运行科学、合理、有序。实现70件以上事项“一件事一次办”上线运行。深化电子证照运用,100个事项免证可办,20种常用证照授权提取,通过“刷脸”“扫码”等方式比对认证,实现“免证办”。 

      三是提升“集成办”服务成效。推行“三分设”审批工作机制,推动206个行政许可事项集中统一集中至通用综合窗口进行无差别受理,做到受理、审批、出证三个环节既相对独立又“流水”作业。建设“一网通办”一体化平台,集约“赣服通”“赣政通”等功能,形成“1+1+1+N”总体架构,303个事项初步实现“一网通办”,形成纵向全域一体、横向融合优化的政务服务系统,483个事项实现“省内通办”,1132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市内通办。

      四是健全“都能办”服务机制。严格落实“三集中、三到位”,市直部门262个行政许可事项,257个行政许可事项全部进驻政务大厅、专业大厅,555个事项、约1500多种情形在政务大厅可办,年办件约20余万件。市税务大厅、市不动产登记大厅、月湖区政务大厅整体入驻市政务大厅,实现政务服务、不动产登记、纳税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普惠金融、惠企政策兑现“一站式”、市、区(月湖区)“一体化”,实现了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五是设立“阳光办”投诉渠道。蹄疾步稳承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推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3651890党群服务热线“双线融合”,打通110热线平台,做好鹰潭市政务服务“总客服”,实现“一号诉求”、“一号通办”。与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人民检察院构建信息推送和共享机制,共同促成工单办理效果与群众公益保护双赢共赢的局面。

      问:请问市行政审批局打造智慧综合服务方面有哪些突破?

      答:鹰潭行政审批局以数字化政府建设为契机,以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便利化、专业化为导向,大力攻坚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初步形成了政务服务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综办”,事项受理、审批、出证“三分设”的工作格局。

      一是建设一个平台,实现“一网通办”。从用户视角和需求出发,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全力打通各主管部门业务系统,建设“一网通办”服务平台,目前首批已上线303项行政许可事项。PC端以“鹰潭市政务服务网”为申请总入口,接入江西省可信身份认证系统,只需一个账号登录,便可实现所有事项,随时可办。移动端以“赣服通”鹰潭分厅为申请总入口,开设“帮代办”、“人才服务”、“数字乡村”、“尊老爱老”等11个性化服务专区,上线105项高频公共服务类事项,企业群众通过手机,随地可办。

      二是建设一个窗口,实现“一窗综办。高标准建设“通用综合窗口”,将6个业务科室的206个行政许可事项集中至“通用综合窗口”,任一事项可在任一窗口受理,做到“一窗综办”。同时,窗口还部署4台“赣服通”自助终端,办事群众可通过自助终端自主办理公共服务类事项。

      三是建设一个中心,实现“一键出证”。创新建设制证中心,实行全流程自动化控制管理,一键出证。事项在“一网通办”平台或“通用综合窗口”受理后,由受理人员统一通过“一网通办”平台流转至对应的业务科室进行审核,最后将审批结果推送至制证中心,制证中心统一出证,实现受理、审批、出证“三分设”,最大程度规避行政审批廉政风险。目前,192个证照可通过制证中心统一出证。

      问:请问市行政审批局在优化建筑许可办理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在过去的一段时间的工作中,我们一直致力于优化办理建筑许可的流程和服务,持续优化审批链条,以“贴心式”靠前服务为工程项目建设“清障”“开路”,为企业开工建设、项目推进、降本增效提供有力保障,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不断提升。

      一是优化机制“快”受理。通过重塑业务流程,打破部门壁垒,实现前置并联预审,将政府投资项目立项审批时限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事项办理时限由法定的15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对400万元以下的政府投资项目,不再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审查,即来即办,办理时限由原来的5个工作日压缩至0.5个工作日;同时,全面推行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扩大实施范围,试行房屋建设工程“桩基先行”,助推项目提前开工建设。

      二是优化流程“并”审理。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审批管理系统功能,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事项全部进驻“一站式集成”服务区,集中办理,实行“超时默许”;整合优化水电气报装外线施工办理程序,对涉及的规划许可、绿化许可、占掘路许可等进行并联审批;持续完善投资项目“容缺审批+承诺制”审批办理模式,编制办理清单,梳理容缺材料28类54个,在具备主审材料但暂时缺少可容缺报审材料的情形下,项目单位作出承诺后先予审批。

      三是优化服务“帮”办理。开通重大项目服务绿色通道,在项目谋划阶段为建设单位提供“一对一”专属服务,从政策解读、项目平台填报等方面提供“批前”辅导,全流程跟踪服务。过程中实行容缺审批,1个工作日内即可取得施工许可证。全面推行错时、延时、预约服务,实行“365天不打烊”,全程服务企业做好项目审批准备工作。

      问:请介绍一下“企业开办”一件事服务理念?

      答:市行政审批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办事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大力推行“企业开办”一件事,不断增强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2022年以来,鹰潭市行政审批局把全面提升窗口服务质效作为攻坚“一号改革工程”的重要切口,扎实推进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集成改革,着眼市场准入、准营、变更和退出全链条持续攻坚,着力减流程、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提效率。精心搭建鹰潭市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平台,精准上线56个“一件事”服务场景,开设“企业一件事一次办”专窗,实现“一件事一次办”从“物理一窗”向“网上一窗”升级优化。

      市行政审批局把推动“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化改革作为推进政务服务迭代优化、构建高效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制定出台《鹰潭市政务服务办公室关于企业准营(以餐饮店为例)“一件事一次办”攻坚实施方案(试行)》(鹰政务字〔2023〕18号),精准编制了涵盖食品经营许可、户外广告设施设置、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4个事项的办事指南,企业群众可通过江西政务服务网或鹰潭市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进行业务申报,窗口人员通过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应用、部门高效协同,实现“一件事一次办”。

      问:请介绍下市行政审批局如何加强对全市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监管?

      答:我局重点打造“四个平台”,即创先争优平台、电子监察平台、“好差评”评价平台、联合督查平台,进一步规范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一是打造创先争优平台。印发《鹰潭市政务服务系统“十佳便民服务中心”、“十佳服务明星”评选工作方案(试行)》,实行每半年一次“十佳便民服务中心”、“十佳服务明星”评选,进一步强化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考核评价工作,积极推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作表率争先进。

      二是打造电子监察平台。充分发挥电子监察系统实时监控作用,大力推动乡镇监控点的全覆盖,重点推动月湖区、余江区、高新区、龙虎山景区和信江新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电子监察设备的安装使用工作,确保全市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均纳入电子监察范围,同时利用电子监察系统加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日常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日常设备维护和大厅监管两不误,切实提升窗口服务质量。

      三是打造“好差评”评价平台。落实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好差评”评价系统对接使用,组织召开市大数据中心、相关公司技术人员、未对接“好差评”评价区(市)具体负责人参加会议,研究解决相关工作,实现全市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好差评”评价系统全覆盖。

      四是打造联合督查平台建设。加强政务督查联合联动机制建设,成立联合督查小组,加强对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纵向联动交叉督查,打造上下联动、横向配合、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大督查平台,促进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水平,营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