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政府部门信息公开 > 市政府办 > 决策公开 > 政策解读
索  引  号: YT0002/2022-19417 发文机关: 市政府办 文      号:
组配分类: 政策解读 成文日期: 2022-03-29 废止日期: 有效性:
索  引  号: YT0002/2022-19417
发文机关: 市政府办
文      号:
组配分类: 政策解读
成文日期: 2022-03-29
废止日期:
有效性:

【文字解读】《鹰潭市全民健身三年行动计(2022-2024年)》

一、出台背景

自全民健身列入国家战略以来,我市开展体育设施网络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基层组织,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到“十三五”期末,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37.3%,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07,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7平方米,但是中心城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只有1.72平方米,社会体育场馆、居民社区体育设施严重不足、农村体育设施单一,体育公共服务功能薄弱,全民健身活动品牌未形成,体育促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刚起步,按照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体育总局印发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实施意见》、《江西省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鹰潭市民生实事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和任务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十四五”体育设施重点在中心城区补短板和促进体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以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出台了《鹰潭市全民健身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出台《行动计划》前,市体育局联合市自然资源局、市城管局、市发改、月湖区、信江新区、高新区经过一个月的调研、察看、商讨。

二、主要内容

《鹰潭市全民健身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步骤”和“保障措施”等5个方面的内容,在贯彻落实市政府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我市体育实际进行起草。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全民健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完善健身设施建设工作机制,增加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有效供给,促进体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助力“幸福江西 ”“智铜道合 强富美优”新鹰潭建设。

(二)工作目标:到2024年底,基本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健身设施网络,形成群众普遍促进体育健身的良好氛围。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8.5%,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名。

(三)工作任务:一是提出了完善体育设施网络:从加快推进场地(馆)建设、积极推进体育公园、户外设施建设、落实新建居住社区配套要求、补齐现有居住社区健身设施短板、提高设施开放效率、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加强信息技术运用等7个方面加以落实,提出中心城区三年完成项目清单24个,总投资1.1398亿元。2022年重点完成19个投资4618万元,2023-2024年重点完成5个投资6780万元。二是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通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体育赛事活动、推动居家健身、推进“互联网+健身”等4个方面推动全民健身蓬勃开展。三是在加强组织人才建设中通过三年培训1280名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加以落实。

(四)工作步骤:一是摸清底数短板。二是梳理可用资源。三是制定行动计划,分三年明确了各年度的具体工作。

四是实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到2022年底:对各地场馆、公园、步道、足球场等项目进行汇总、储备。做好体育公园的申报、“公园体育化”改造、推动街道社区、乡镇多功能场地建设达到70%,行政村按体育设施建设标准达到60%,使我市人均场地面积达到2.46平方米。到2023年底:市本级、各区(市)按体育公园标准建设都建有体育公园,“公园体育化”改造全覆盖,各区(市)街道社区、乡镇多功能场地达到全覆盖,行政村按体育设施建设标准达到80%,使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1平方米。到2024年底:各(区)市体育场馆建设全面完成。建成150公里健身步道、骑行道和登山道、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行政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全覆盖,建有青少年喜爱的轮滑场地、冰雪场地,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五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到2022年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我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37、8%,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37‰。到2023年底:积极构建亲民、便民、惠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形成“一区一品”体育品牌赛事,我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38.2%,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6‰。到2024年底:推动全民健身与旅游、康养融合发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38.5%以上,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3‰,我市成为体育康养城市,龙虎山成为体育+旅游全国示范景区。

(五)保障措施:一是规范审核程序:各区(市)应将体育主管部门列为本地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在组织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以及涉及健身设施建设的相关规划时,要就有关健身设施建设的内容征求同级体育主管部门意见。二是保障土地供给:要盘活城市空闲土地、用好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支持以租赁方式供地、倡导复合用地模式、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四是强化资金保障:各区(市)政府加大全民健身工作的资金投入,把全民健身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建立体育设施、活动经费保障机制,对中心城区的体育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市本级政府预算统一编制。五是强化督导落实:市体育局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本实施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评估和督促指导。

解读单位:鹰潭市体育局

联系电话:0701-6222056

关联文件:鹰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鹰潭市全民健身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2024年)的通知